经济学雷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niu

博文

比较优势——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17)

已有 3162 次阅读 2010-10-29 22:54 |个人分类:经济真相|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发达国家, 比较优势, 发展中国家, 社会分工, 产业链

   改革开放整30年,许多人开始拿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与我国进行比较,看看每个国家在30年内干成了什么事,达到了什么程度。当然还要回顾其中的得与失,讨论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现在,我们最失望的是中国仍然处于低端制造业,只能拼环境污染,人力成本。成果远远不如韩国,甚至被批为连印度都不如。我国将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最近一段时间,“比较优势原理”成为最火的词汇。林毅夫认为我国应该根据比较优势原理来发展我国经济。何为“比较优势原理”?许多经济学家给出了解释。简单说即是扬长避短,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每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即通过 “两利取重,两害取轻”,每个国家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

 当我第一次听到“比较优势原理”时,我最大的疑问是,“这不是废话吗”?“两利取重,两害取轻,扬长避短”,哪句不是大实话。就算是只猴子,它也知道它的长处是爬树,而不是奔跑。只要理性一点的人,绝对遵守“比较优势原理”。古人卖儿卖女、当人家的奴仆,同样是“比较优势原理”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我们应该拨开“比较优势原理”的迷雾,认识真正的问题所在。“比较优势”的前提是劳动分工,分工的原则就是“比较优势”。我结合劳动分工,调侃一下 “比较优势”。    

   我的小侄子和小侄女五岁多了,看他们两个玩,感觉十分开心。有天,他们两人玩过家家,拿了两把切蛋糕的那种塑料刀,把树上落的叶子当成菜,随便找了个塑料碗当盆使。他们玩了一会后,我发现他们竟然互相分工干活了。侄子到四周捡树叶,在盆里洗干净,而侄女坐在地上专心切菜。联想到经济学中的劳动分工假设,我想分工协作也许是人类的本能之一。不过,为什么侄子捡树叶,而侄女切菜,这大概又是比较优势的结果。
     
    分工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大雁成群地休息,但会有一只雁在其它雁休息时,它干放哨的任务,防止老鹰的偷袭。狼群中同样存在着分工,头狼会分配任务,你去那边,哦,下一个到更远一点。根据考古推断,原始人已经开始合伙捕猎大型的野兽,这就是分工协作,得到更多好处。现代社会更是分工的社会,任何领域都存在着分工,比如政府机关,非政府组织,以及家庭内部。从经济领域来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首次记录、解释分工带来的好处。假设在狩猎社会一个人在一开始既打猎又造弓箭,后来发现自己更擅长于造弓箭,就专门造弓箭去换猎物,比二者都干效率更高。于是,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不仅自己的蛋糕作得比原来大了,整个社会的蛋糕也因此而更大了。依次类推,只要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都干自己最擅长的,那么他们自己和社会都可以享受由分工和专业化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亚当斯密只是把连猴子都知道的东西写下来,就成了经济学的鼻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

    分工不仅仅是人与人的分工,还存在着更大的粒度,可以分为三种:个人分工,企业分工,国家分工。个人分工指不同人完成的任务不同,共同完成任务。企业分工指不同企业完成实现社会中的某一项功能,企业也存在着专业化。国家分工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每个国家的优势产业不同而产生的分工。

   自古以来,个人分工研究得最多。传说在尧的时代,舜作司徒,契作司马,禹作司空,后稷管农业,费管礼乐,垂管工匠,伯夷管祭祀,皋陶判案,益专门负责驯练用于作战的野兽。领导者用人的标准是”任长”。欲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善用人的长处,是因人成事的第一要务。汉高祖刘邦讲论功臣,对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的才干各有不同的说法。既然我们不是圣人,谁又能通晓各行各业,懂得天下各门各科的理论呢?看来,不分工是不行的。

  企业分工指企业在市场中扮演的角色。每个企业也只能生产某一些商品和服务。前几年,我国的许多企业学 GE的韦尔奇,进行多元化经营,结果表明多元化经营基本上是失败的,没有一家达到经营目标。长虹生产空调、海尔产PC和手机、TCL产PC,这些企业收获的是失败,而不是成功。其实我们观察一下树和灌木有什么不同,就会发现树是有一个主干,而灌木是到处发芽。这其实就是树为什么长这么高,而灌木长这么矮的原因了。

  以全球的眼光看各个国家在市场中地位,即是国家分工。商业旅行人士常常做美国波音的飞机。我国每年从美国好莱坞进口一些大片,小片则直接看盗版DVD等。我们PC机上的CPU和操作系统来自美国,内存来自韩国。最近几年,在电子设备展上,日本的机器人已经能够端茶送水。瑞士有世界上最好的手表,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德国的汽车、磁悬浮列车非常有名。从整体看,每个国家只是某几类产品在世界上具有强大竞争力,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分工。

  以上是经济的总体概念,实际上也指出了我们应该关注的两大类内容:一、个体能力;二、协作。简单说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同行是冤家,个体总有扩大竞争范围,吞并别人的地盘的欲望,这需要竞争力来保证。从不同粒度上看,竞争力包括个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如何才能提高竞争力?亚当斯密的例子中,擅于造弓箭的专门造弓箭去换猎物,擅于打猎的人则只打猎。管理者在用人上,最重要的原则是“任长”,发展某些人的优势和特点。这两者都说明了一点,提高竞争力在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为什么说“比较”,原因在于优势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造弓箭的一样能打猎,而打猎的一样能造弓箭。

  分工使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个体之间不得不互相协作,主要包括市场方式和计划方式,企业内部主要采用计划方式,内部管理实际就是解决协作问题。在企业内部,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协作,有管理层通过命令的方式达到。管理者并不直接生产什么,在马克思看来,他们都是剥削工人生活,是剥削阶级。实际上,他们要完成协调任务,要分配资源,分解任务,制订计划,总之事情多多。俗话说,家大了不好管,企业不可能不做协调。协调成本与企业模型同方向变化,企业变大,协调成本也会上升,而且更快,这使企业大小受到限制。马克思不理解协调问题,只看到生产,就说人家剥削,出了很大的洋相。

  现在我们谈市场经济,实际是说以市场方式进行协作。现在市场协作也存在着高昂的成本。亚当斯密认为做弓箭的人与猎人之间的交易是没有成本的。其实,他们那个时代的理论家往往会忽略市场成本。一方面市场成本小;另外他们觉得市场成本很不道义,应该尽可能压缩。现在来看,市场成本是不能忽略的,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协作成本往往要占到50%以上,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有形成本如物流成本、人力成本、销售成本、检测成本等;无形成本包括商业谈判,违约风险等。如何减少这些成本?其实很简单,提供良好的商业环境,包括降低交通成本,为市场立规矩,从法律和制度上促使交易成本降低。由于市场成本也会算进 GDP里面,那么当GDP增加源于市场成本增加时,这并不代表经济得到很好发展,而是表明经济状况在恶化。例如美国GDP中,律师的功劳占有很高比例。律师费用增加不是代表美国经济发展得很好,而是发展得很差。这就是为什么日本能快速追上美国的原因,当然后来日本被拉下了,这又是另外一说。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市场成本变高了,由于房地产价格上涨,日本商品的流通成本增加,降低了其竞争力。另外一个原因则涉及到金融和创新问题,对于任何国家,创新一直都是难题,暂且不表。

  到了这里,我们从协作角度来看一看为什么有的国家穷,有的国家富。为什么中国人工资低,而发达国家工资高。
  在现代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所有个体都被绑到了市场这个平台上,个体必须依赖其它个体,绝对不能孤立存在。从国家层面角度说,由于分工存在,每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必须依赖其它国家。“必须”意味着不得不,也意味着被孤立后损失巨大,甚至经济崩溃。那么在市场上就出现了许许多多奇怪的事情。一方面大家互相依赖,另一面是尽可能抢果子,争利益。

   亚当斯密给出了猎人与工匠的例子,不过他说的情况过于美好。工匠要提高弓箭的价格,对于猎人来说,相比自己制作弓箭,这个价格也是合算的。从理性角度,猎人不得不接受这个条件。工匠通过不断提高价格,过得生活比猎人好得多。这就类似于我国与发国国家之间的贸易。要是猎人联合起来压价,而工匠要求提价,这就产生贸易摩擦。此时,工匠自己去打猎生活,不依靠猎人;猎人自己做弓箭,两方过得都不如以前好,那么哪一方会容易妥协?除了两方的决心以外,还受到其它因素影响。猎人人数多,工匠很容易做到各个击破。做弓箭手艺要求高,猎人一时半会也造不出好弓箭;相反地,工匠成为好猎人可能就容易地多。猎人抵制只会使自己损失大,不得不投降,接受提高价格的条件。
  亚当斯密假设猎人与工匠各有所长,如果工匠即擅长打猎,也擅长造弓箭,那将怎么办?显然,他会选择对他来说价值最大的工作。也许他会发现造弓箭得到的收入会超过打猎的收入,他不再打猎,而是要求猎人把捕得的猎物分给他一些。对于猎人来说,他的箭能带来更多猎物,他们也愿意分一些。以现在时局看,中国类似于猎人,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类似于造弓箭的人。他们并不是不能打猎,只是远远不如造弓箭收获多。
   萨缪尔森也是一名伟大的经济学家。有一次他请了一位律师来帮他做一笔买卖,由于时间较紧张,他要求律师的秘书快一点把合同文本打出来,他愿意多加点钱。令他吃惊的是,律师的秘书却把合同文本交给律师去打,因为律师打字更快。为什么律师聘请了一位打字很慢的秘书?原因与上面的类似,律师打字虽然快,但是仍然不如找个秘书来做合算。
   最近一些时间,我国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不愿意再做低档层产品加工。实际上是指我国希望也能成为工匠或者律师,不再当做苦工的猎人、秘书。然而,我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却头脑并不清醒,他们总提国家比势优势,要求我国根据人力成本低,把其它国家淘汰的产业接下来。这实际上是做秘书的活。这并不是说明人做不了,而是人家能做更有价值的工作。
   亚当斯密笔下的工匠使猎人更加依赖他,所以能获得更多收益。那么在真实情况下,有些企业对市场有更强的控制力,它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别的企业不得不为他打工,比如电信、微软、Intel等。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必须要有法律和制度等来保证市场有效运作,提高效率。在国家之间的市场同样如此,政府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没有谁能强制力量约束政府。不过国家之间仍然需要协作,自组织在一起,建立权利和义务关系就成为一种选择,如WTO、联合国。

    我们现在问另一个问题——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非常高昂,原因在什么地方?还是从小镇的律师与秘书谈起。在开始,律师由于打字速度很快,秘书只能打字,薪水不敢要太高,否则律师会自己打字。随着时间推移,律师使用秘书,没有必要再学习打字,就形成了真正的比较优势,律师不会打字就请秘书,秘书不懂法律只打字。那么这时秘书突然要求增加薪水,那么律师将会怎么办?实际上两个人是互相依赖的,请也离不开谁,律师不提高薪水将损失巨大,不得不提高秘书的薪水。实际上,秘书的薪水与自己的打字速度成正比,与律师的打字速度成反比。由于律师请秘书,他们的打字水平处于持续后退状态,秘书的薪水则会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也是类似。那些人的工作正是你不愿意做的,你不能做的,你做这事的成本会高于请工人的成本,显然人力成本就上去了。
    我们不妨做个假设性例子。假设中国、日本和美国按照比较优势原理的说法,每个国家都抛弃他们自己不擅长的产业,而着力培养自己擅长的产业。在开始阶段,中国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发展生态农业、鱼业,以及初级产品加工;而日本由于机械设备精密,专门制造精密设备;美国则集中到电子、信息等产业。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为美国和日本提供很便宜的产品。而日本和美国工资高,但是他们产品价格也很高。某一天,中国与日本、美国出现矛盾,突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那么美国和日本是不是要自己生产农产品,他们各自计算了一下,发现自己生产的成本更高。中国提高了价格,产品仍然能在日本和美国销售,只要比美日自己生产便宜就可以。虽然价格提高了,但是人吃饭也不能少花钱,所以中国对外出口量基本没有减少,这使中国得到很高收入。由于中国集中力量发展农业,农业生产效率比美日都高。中国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农民的收入都已经达到美日水平。然而美日通过计算发现,他们自己生产的成本仍然不如购买便宜。看看,搞来搞去,中国就成了发达国家了。

   我们可以断定,单纯按照比较优势原理来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工资会慢慢上升,一直升到与发达国家持平,甚至超越。然而发达国家并不会那么傻,他们会采用两种手段来解决问题。一种是像农业那样进行大量补贴,不依赖其它国家。另外一种是让发展中国家同质化,让他们互相竞争。而发达国家则控制市场,提高自己的产品价格,压低其它国家的产品价格。发展中国家则通过联合来应对。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14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 OPEC) ,简称“欧佩克”。

   我们最后会发现另一个特别奇怪的问题——发达国家都十分保护自己的农业。先看欧盟,欧盟在小麦、奶粉和糖的生产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可是欧盟在现实中完全退出或者是在很大程度上已退出了这些产业吗?欧盟不仅是没有退出这些产业,反而是更加扶持这些产业的发展。从 1962年欧共体实施共同农业政策以来,欧盟每年为共同农业政策支付450亿欧元的农业补贴。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的研究表明,欧盟国家小麦、奶粉和糖类价格分别是其生产成本的34%、50%和75%。再来看美国,美国不仅没有退出不具有比较优势的棉花生产,反而更加扶持。美国2.5万名棉农生产价值30亿美元的棉花,可以得到4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  
    先假设他们不保护农业,其产品供应完全受到其它国家控制。要是其它国家农业欠收,不出口怎么办?这显然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还应该想到农业产品的价格特殊性。一般情况下,产品价格是受成本控制的,价格较低。然而当农产品出现垄断时,垄断者可以把价格提的很高,而你还不得不接受。他们保护农业,也类似于律师要保持自己的打字水平,当秘书要求的工资过高时,他们就自己动手。


    分工协作会涉及到货币问题。关于货币,前面已经谈过了,我个人的想法仍然没有变化。
    今天没有涉及垄断问题,垄断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形式,需要细细考量。
    在分工的条件下,每个个体所能获得的利润并不在于他的技术水平,而是受到其它因素制约。其中,波特的理论非常真实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如果有可能,我会再进一步说。
    现在的竞争,不仅存在于个体之间,还有产业链的竞争,这也必须要详细考虑,希望能成为一章。
    最后,垄断还存在着宏观局部垄断,这给经济带来巨大负面影响。这种垄断形式处处存在着,但每个垄断者只会垄断一小片区域,比如房地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346-378459.html

上一篇:经济中的"文化"——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16)
下一篇: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9)——GDP为什么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2 04: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