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雷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niu

博文

2022年菲尔兹奖的韩裔

已有 3192 次阅读 2022-7-8 16:59 |个人分类:一日三省|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2022年有一位特殊人物获得了菲尔兹奖,姑且称之为A。A有以下特征。

   1、小时候数学成绩差;2、大学学文科,梦想当诗人;3、接触数学是为了做科普。他十几岁时曾想成为一名诗人,24 岁才师从菲尔茨将获得者,日本数学家广中平佑系统性地学习数学。

    在信息理论中,信息量与概率相关。概率越低,信息量越大。概率越高,信息量越小。而信息量往往与价值相关,信息量越大,价值越大。

    A与其他获奖者相比,明显属于低概率。如果只是看他人生的前25年,根本不可能预测到他能获得这个奖。因为概率低,信息量大,价值也大。这实际说明概率越低的事情越有价值。这很符合人性,比如说我们的新闻,只会报道一些稀奇事,不会报告人人都预料到的事情。这是我分析A的原因。

    在菲尔兹奖获得者的介绍中,往往把他们讲成神童。他们从小数学就好,而且早早就显示出卓越的数学天赋。然而,虽然A的生平很奇特,但新闻中没有给出他成功的原因。或许大家也都不知道吧。因此,我大胆猜测:艺术与数学可能在本质上没有不同。

    艺术与科学可能并不存在绝对的分界线。科学家在做研究时,艺术家在做艺术时,他们的思维过程是不是相同?

    科学家与艺术家的思维过程可能是相同的。科学家证明数学定理,可以有多条道路,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与之类似,艺术有多种表达方式。

    科学家受到各种公理、定理的限制。而艺术同样受到限制,比如说钢琴就弹不出大提琴的声音。音乐就是音乐,绘画就是绘画。音乐有音乐的符号,而绘画有绘画的技法,这都限定了艺术表达,这与定理是不是类似?我们很难说得清楚。

    我希望能打通科学与艺术的分界。假如打通了分界,以艺术做法来处理科学问题,就不再是痛苦,而是思维快乐。假如一个人以快乐的方式做科学,自然就能做出更伟大的科学。

    痛苦与快乐之间的转换可能就在一瞬间。那么科学的快乐在什么地方?我想还是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数学、物理,这样会更好。

    还是从西方人高中时数学不怎么样,大学能追上来说起。举个例子吧,一个人修房子,砌砖、干活很厉害,这样的人只能是匠人,不能是建筑师。而建筑师不需要会砌砖。而西方人高中数学差,只是砌砖差,等他们要做建筑师的时候,一样厉害。

   四大名著,很多人读过。后来,互联网兴起,一些人搞起了解读。西游记中,大量人解读孙悟空先强后弱,解读逻辑不通之处,说明可能的隐情等等。三国中,很多人解读曹操的特点,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强弱、缺点等等。

   每个人都可以解读自己对四大名著的理解。数学、物理同样如此,必须考虑解读,每个人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来解读,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获得支持。

   我们不是生活在绝对正确的时代。比如说地球,不能因为地球是圆的,我们就生活不下去了。我们会忘记错误理论,但是我们还是要记住某些错误理论。这些错误理论可以用“不绝对正确”来代替。因为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不绝对正确”的理论来做垫脚石。我们需要考虑分析各种的可能,这些“可能”并不需要全对,只需在这个具体场景中正确就好。通过思考,分析,设计,筛选,再加上一些特殊条件,也许就能解决问题。


   人应该关注稀少的事情。不妨用俞敏洪作为例子吧。俞敏洪是名人,他说测了很多次智商,只有110多,在北大属于最后者。可我关注一点:在比拼智商的地方,一个只有110多智商的人反而能与一群高智商的人考了类似的分数。这不合常理,而不合常理,必有妖孽。

   俞敏洪有一种能力能够弥补智商缺陷?能上北大,与一群高智商的人在一起,说明肯定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非常厉害的一种特殊能力,能够弥补智商缺陷。而这种能力超出了他的同学。只是,我们不知道,也感受不到。

   过去,一位哲人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让我们警醒自己。然而,还有一种问题,那就是“坚持自己知道的”。

   人们无数次在一个坑前摔倒,但是不一定就能认清楚这个坑。因为人不是神仙,能力有限,就算科技,人类也一直在前进;人类自身的探索也在一直进行。这说明一直存在着“不知道”的领域。那么,我们如何对待“不知道”?

   很多人的做法则是“忽略”,假设人类全知全能,“坚持自己知道的就是全部”。自己认不清楚,仍坚持已知道的知识。比如选拔人才,只是根据各种指标进行选拔,这些指标有用吗?从国内原创成果来看,这些指标可能就是噪音,甚至起负面作用。

   比如说,让俞敏洪去找工作,智商不高、性格不好,也就算了。可俞敏洪北大毕业。这说明俞敏洪在别的地方有特长,只是大家不知道。然而,相关部门在选拔的时候,很自然把俞敏洪给筛下去了。

   这导致一个问题,选拔没选出人才,反而选出了一群普通人,还不如不选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346-1346207.html

上一篇:对付电话骗子,真没有办法吗?
下一篇:经济真相系列——超越资本主义
收藏 IP: 124.126.202.*| 热度|

9 杨正瓴 王涛 谢钢 尤明庆 郑强 冯圣中 李斐 范振英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