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一些大V被发现拿了国外的资金,卖力宣传一些东西,被发现后变得灰头土脸。拿国外的钱,为某些势力摇旗呐喊是不对的。不过,国外势力的支持模式非常不错,特别适合科普宣传。
与个人相比,单位做科普存在重重的困难。科普的客户是谁?是普通人,学生,甚至是小学生。单位做科普,按商业说法就是toC,客户是个人。显然,面向最终客户的商品和服务最为复杂。toC的东西要求非常灵活,要求很强的适应性。为了吸引人,科普还必须有趣。单位搞科普,有点像大炮打蚊子,力量足,目标性差。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不好做。
个人可以搞笑一下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但作为单位可能就不合适。个人可以借娱乐明星的势,甚至搞些互怼,作为单位也不合适。
作为个人,可搞点擦边球的动作,比如翻译国外的科普片,可以为国外的科普片进一步解读,甚至做摘要等等。而作为单位,就不适合,因为违反版权。
作为个人,做事可粗糙一些,随意一些,单位也不合适。比如前一些时间,有人提到风车速度比风速还快。国外有很多的试验视频,国内就没有。做这个事情,完全可以找几个高中生来搞。如果单位搞,就会很麻烦,会涉及到劳务费、安全之类的事情。而个人随便找点下脚料,就把事情做了。
国内有一些人还是很喜欢搞科普的。有的人做科普很积极,不妨支持。这些人的行为代表个人,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普事业发展,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年终根据成果,支付一定的费用是合理的。
其实,很多行业也早就这么做了。有些人对媒体不满,因为总介绍小鲜肉,介绍明星的婚恋之类无聊的事情。可很多人没注意到另一面,明星经纪人总与记者联系,做好关系,甚至说支付费用。媒体不是免费的,版面可能会涉及到金钱。
现在已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宣传可提升社会对科研的重视,宣传可提升生产力。很多人喜欢把科学搞得高大上,好像科学是多么好,多么神圣,好像白牡丹。科学就是科学,只是基本定律,且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只有把科学平淡化、普及化,才能让更多人应用科学,喜欢科学。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很多人知道,很多人也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宣传资金?"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只是一句话,科学如何与国家命运,与民族命运,与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国外如何占领科技制高点,我们如何应对?等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仅是科技问题,还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经济管理等等方面的知识。想做好,并不容易。
最近"内卷"这个词很火。为什么内卷?因为没有科技,没有进步,我们只能是存量竞争,自然内卷。如果这个时候科技很发达,大家都去外太空殖民了,就不存在内卷问题。
说来说去,就是希望一些部门拿出一笔小钱,支持做科普的人。只要做得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就给钱。过去,作者写文章还给稿费。现在的媒体有偿宣传也很多。国内很多景点,专门设置一笔经费。一些人写旅游攻略,写热门景色,无形中带来了客户。聪明的景区从来不让别人白白宣传。
现在,科研部门总是提国外研发投入多少,然后推论出咱国内也要投入多少。其实完全可以灵活一些,把一些有贡献的人推出去,让社会知道这些人做了什么贡献。也不用搞得那么专业,就是让一些喜欢搞得年轻人,自己搞,适时地给一些资金支持。
看看科研院所那些头发稀疏的研究人员,就知道这些人有多么辛苦。让社会知道他们,推广他们,有百利而无一害。要想推出他们,就要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绑定在一起。这样的人才不是能够培养出来的,一定要在社会中寻找。找到了,吸引过来,让他们发挥,这就够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