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雷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niu

博文

避税、资金出逃是一门艺术

已有 2225 次阅读 2017-11-13 01:23 |个人分类:一日三省|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举个例子,一家在美国做玩具出口的公司,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圣诞节道具做准备。于是他们生产了一批成本价为5美元/件的圣诞服装,这批服装在美国大概可以卖到8美元/件。然后,这家公司以5.1美元/件(非常接近成本价~)的价格,出售给位于开曼群岛or泽西岛or百慕大的某家玩具公司,然后,岛上的这家公司,再以7.9美元(非常接近美国市场价~)的单价,出售给美国另外一家贸易公司,这家公司再以市场价8美元卖出去。这样,不管对于出口企业,还是进口企业来说,理论上的收益都非常低,而整个交易大部分的利润,已经留在了岛上那家公司。这样,三方都完美避开了缴税环节。根据岛上的规定,这家公司不需要交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

     世界上产生避税的根本还在于政府设置了太多种类的税。收税的是政府,交税的是企业。就两个主体,却还要设置很多种类的税。为什么不能设置一种税?其实很简单,政府钱多了,官员们要设法把钱花出去。而钱不足了就要收一些特别税,就是要加税。比如历史上的明朝增加三饷。税一多,人们就要考虑逃税。

     政府税收种类多,人们就要设法逃掉。比如说前面讲的圣诞服装,假如在中国生产,厂家先低价卖给开曼群岛的一家公司,然后这家公司高价卖给美国的公司。中国企业的所得税、增值税被大量逃掉了,甚至说企业就是不赚钱,甚至在出口退税后也亏钱。不赚钱,所得税不用交。但是企业经营不下去,一个办法是企业主不断投资这家公司。我们会发现企业大面积在亏钱,但是老板还是不断向里面投钱,好像一个傻瓜。

     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政府对某些特定高技术含量的商品免关税。国内的老板操纵贸易公司,就从国外低价买,再高价倒进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上去,没有增值,也没有利润。贸易公司是开曼群岛的,国内老板一方面可以把资金搞到国外,另一方面还可以少交税收。

     我国的营改增可能导致一些企业把产品出口,然后再进口恶性问题。比如企业A把产品低价卖出国外C,完成增值税出口退税。B企业再高价从C进口销售,交增值税。从税收上,政府的增值税没有损失。但企业A和B都没有赚到钱,没有企业所得税。一般说来,企业所得税率为25%,也是很高。

      一个人的收入还是要花出去,还是要消费,在消费环节一次性征收就好了,偏偏不这样,要收所得税,导致很多企业到避税天堂开办企业。

      资金出逃也是一门艺术。比如说有人在中国投资,用美元。需要在正规的银行把美元换成人民币。不过,个人中介(地下钱庄)出价高,他们收美元给人民币。有一些人想多换美元,就可以用人民币到(地下钱庄)中换。因为我国有大量商品出口,外商需要人民币采购。可以在我国银行用美金换,也可以到香港某家公司换。如果国内某个人需要大量美金,也可以把人民币汇到这家公司,换成美金。政府为了避免外汇外流,就在国境线上,限制大额资金出入。

    最近中国艺术品投资,在国外买了很多高价艺术品。这也是一种资金出逃方式。国内企业高价买到艺术品,可用人民币转成美金,是将来卖给国外的收藏家,就是美金了。拍卖行最大的顾客就是民营企业老板,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他们投资书画艺术品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避税。

     政府为什么允许这种行为存在,甚至变相鼓励这种行为。这就是政治的艺术了。“既要拔鹅毛,又要鹅不叫”,是对收税的简单想法。收税的前提是保证经济正常化发展,企业主虽然避了税,可是他们也促进了经济发展,也没有瞎折腾。从这一点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有坏处。把企业老板控制住是很简单的,可是企业垮了才是大问题。

     这种办法使政府有更多灵活性。政府想多收,就睁开两只眼,如果觉得还可以,就闭一只眼,一切掌握在官员手中。如果说一切都是按规定,严格按规定,税务官员天天大睁着两只眼。为了避免伤害企业,就只能在税规定上做文章。修改税收法规,就要麻烦太多了,也不适合各地灵活掌握。规定严格,严格到能让所有企业死掉。不过,在执行的时候打折扣,才用灵活的手段。官员的力量边界是法律法规,对于官员最好的方法是:法律法规特别严,但是留下很多漏洞。如果官员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大家都老老实实的按法律办事,官员也就没有权力了。执法不必严,违法不必究,这就是人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346-1084978.html

上一篇:科研人员需要明白”魔力四像限“
下一篇:岁月静好--体会人生的宁静
收藏 IP: 159.226.9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