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菜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nshiphy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leilphy@gmail.com

博文

探访九王坟

已有 5360 次阅读 2012-9-25 15:54 |个人分类:立此存照|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九王坟

    九王坟是清代末期孚敬亲王爱新觉罗·奕譓的陵寝,是北京郊区县保存最好的一处王爷坟。乘坐346公交车在九王坟站下,路旁不远就是九王坟。

陵寝现状
    九王坟坐西朝东,依次有神桥、碑楼、南北朝房各三间、宫门三间、享殿五间、月台及宝顶。九王坟阳宅已沦为民居,尚不清楚现状。九王坟分布格局与七王坟大体相当,所不同的是九王坟的驮龙碑比七王坟要高大许多。冯其利在《清代王爷坟》中引《海淀区山后旅游风景区文物简介》中的介绍:“九王坟的石碑高七点五米,硕大无比。据说这碑原来是给七王坟用的。可是七王坟建在半山,山路很陡,用几十匹马也没能把碑拉上去。时值九王坟也在兴建,九王坟的碑要小得多,只有五米多高,于是修坟的太监就将两块碑调换了一下,这才把七王坟的碑亭建了起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九王坟的石碑大于七王坟石碑的原因。”
    九王坟园寝虽然保护的较为完整,但与半山腰上的七王坟相比,周边环境较差。园寝东北不远就是去往凤凰岭的公路干道,南北两边是密集的村庄,西边正在施工,已是垃圾遍地,杂乱不堪。整个周边地区还算是九王坟保留了一些松柏树,看起来郁郁葱葱,成为附近村民纳凉的好去处。

                      
                                           碑楼

墓主其人
爱新觉罗·奕譓
1845年(道光二十五)生人,为道光帝第九子,和七王奕譞是同母亲兄弟
1850年(道光三十年)封为孚郡王
1872年(同治十一年)封为亲王
1877年(光绪三年)去世,享年33岁,谥曰敬,无子

对墓主的评价
   《清史稿》像写个人简历似的,只是对奕譓哪一年升什么官,哪一年加封什么爵,做了一篇流水帐的记录,所用字数远远比不上他的哥哥奕譞。可见,奕譓就像大多数普通王爷那样,了无建树,懵懵懂懂地过了一辈子。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无非就是他有一个强大的亲爸爸。奕譓没有后人,过继给他的儿子命运也不好,不是早亡,就是得罪慈禧,丢爵罢职。可就是这么一位毫无名气,英年早逝,子嗣也不兴旺的王爷,居然在人来人往的地方留下了这么一座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也是一件怪事。

陵寝大事记
1937年,九王坟被盗
1960至70年代,地宫改为防空洞,月台改为篮球场,宝顶被铲平
2005年开工大修

探访后记
    从七王坟下来到九王坟,已经是下午3点了。正好遇到了一位老人从此路过,见我向他打听九王坟的情况,老人来了兴趣,邀我坐下聊聊。于是我们就坐在宫门的台阶上,聊了起来。正好,从村里又来了几位老人,到此乘凉,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聊起了九王坟的往事。从聊天中,我了解到先前的一位老人,他的祖上是看坟的坟户,因此他本人对九王坟的掌故了解了不少。什么驮龙碑的故事,什么赵同盗墓,什么九王后人回国扫墓,噼噼啪啪自顾自讲了一大堆。后来的有位老人不断打断他,说:“你应该从头前因后果讲清楚,让人家(指我)明白。”
    讲完故事后,老人们走了。正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来了两个到此玩耍的小孩。他们很热情,一会带我去看驮龙碑下面刻的虾呀,鳖呀,一会带我去看墓旁边的神秘洞穴,那里据说可以通往地宫,一会又诡秘但很认真地讲起这里发生的鬼故事。小孩们很热情,对我这个陌生人完全没有提防。久在城里,一时还习惯不了这种自然流露的淳朴和童贞。随着城市化的深入,被钢筋混凝土、五光十色的电磁波包裹起来的城里小孩们也许永远也体会不到这种渐行渐远的往日情怀,而这些也只是淡淡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了。

参考文献:
《清代王爷坟》,紫荆城出版社
《清史稿》,列传八
 《七王坟修好九王坟开始修 两墓有望对外开放》,北京晨报,2005-4-1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199-616650.html

上一篇:探访七王坟
下一篇:随机变量和、差、积、商的概率密度函数
收藏 IP: 159.226.234.*| 热度|

1 蒋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