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丑小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tefay 犀利的灭绝师太

博文

谈谈创新 精选

已有 5342 次阅读 2009-3-7 16:56 |个人分类:科研*创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思维, 学科, 灵感, 交叉

在谈创新之前,先说一个我昨天的一个胡思乱想的比喻:犯罪就像癌症,每个人的基因里都存在着原癌基因,是否会得癌症,还要看诱导因子以及抑癌基因的作用。原癌基因比喻称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着犯罪的倾向,诱导因子是比喻成促使一个人犯罪的外界因素,抑癌基因比喻称法律法规。

先不谈这个比喻是否合适,我觉得这样的比喻很有趣,就是把社会学的东西比喻成生物学的东西,把两种毫不相干的东西做了比喻。快到女人的节日了,这里再举几个和女人有关的比喻的例子:

1、每个女人都有两个版本:精装本和平装本,前者是在职场、社交场合给别人看的,浓妆艳抹,光彩照人;后者是在家里给最爱的人看的,换上家常服、睡衣,诉苦。婚姻中的丈夫往往只能看到妻子的平装本和别的女人的精装本。这是婚外恋的动机之一。

2、妻子——青菜
平凡的青菜,是你一辈子的全面营养,细致照料你而不留痕迹。不论你尊卑贫富,它永远会陪伴着你的一生。

情人——十全大补汤
在短时间内,能让你容光焕发,仿制回到了青春状态,其实那回光返照般的是虚火。会掏空你的精神和体力,让你最终落得气血两亏。

这种比喻是一种联想,我觉得,理论创新就需要这样把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东西联想在一起。

我认为科学的原始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新现象的发现,另一方面是理论上的创新。而很多时候创新是二者的结合,就是发现了新现象,并且给它做了理论解释。纯粹的新现象的发现,有一定的运气的成分,暂时不谈,这篇博文谈到的创新是指理论上创新以及发现新现象跟理论上结合的创新。

我觉得人很难无中生有凭空想象出一些东西的,往往想象的新的东西,也都是将自己知识以及以前的所见所闻给重新排列组合。梦就是人的思维的最好反映。梦里的东西看似很荒诞,但是它们都是有原型的。

因此,要想创新,往往需要经常这样胡思乱想,让一些不相干东西能够联系在一起。人都是有思维定势的,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人的思维模式受人的知识领域影响很大。我在本文开头举的那个胡思乱想的例子,就是个很好的证明。因为我大学学的是生物学,所以很容易把一些东西往生物学方面联想。

生物学中的重大历史事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其发现者Crick原来并不是搞生物研究的,而是搞物理的。我想,正是因为他是搞物理研究的,所以对物体的空间结构的认识比一般搞生物学研究的人深刻,因此才能和waston一起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

这个道理很简单,也早就被人类所意识到了。所以,很多学校和很多人也都在呼唤着学科交叉的教育方式,而为什么在中国不容易做出原始创新呢?我想是因为体制和文化的影响。

中国现在的教育体制,把学生们的个性全给抹杀了,从学校里是造出来一批标准化零件。不仅仅是学校,这种现象充满了中国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在官场上更为明显。这种体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体制,因为标准化零件便于控制管理,便于统一思想,零件们更容易为祖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但我觉得这种体制又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社会现阶段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速发展,随着这种国策会带来很多弊端,但是又不得不这么做。

从文化方面来说,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就是一种不允许创新的思想,虽然说“弟子不必不如师”,但是能够做到的古今又有多少人呢?儒家思想的“孝”,赋予了家长、老师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这种权力之下,学生又有几个能够打破老师的思想禁锢呢?

大环境的影响是群体效应,而对于个人来说,虽然处在这种不利于创新的大环境中,但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仍然可以比以前的自己多一些创新,不能说因为大环境不好,就不去创新了。即使再贫瘠的土壤上,也总可能长出几株比其他同类植物更高更好的植物来。

我觉得学科交叉只是创新的基础,真正要做到创新,要看如何把这些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带来创新。普通的联想很容易,而要上升到一种创新层面的联想就难多了。笼统地讲,创新是需要悟性,而悟性这个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觉得悟性除了天资之外,还需要一种勤奋专注的精神。门捷列夫当时发现元素周期表,虽然是梦中的灵感,但是毕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他对这件事情不上心,晚上做梦也不大可能思考到这件事情。通过我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情,我有这样一种体会:如果自己很用心去做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经常会有一些小的创新的点子,并且事情往往会做得很不错。而如果一件事情我不怎么上心,则很少会有什么想法,更别提创新的想法了。

注:这篇文章是前几天我们导师给我们开会,谈到了创新问题,让我们写心得体会,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071-218937.html

上一篇:有感于最近的学术造假事件
下一篇:生活学习感悟(二)
收藏 IP: .*| 热度|

23 周可真 傅蕴德 武夷山 张志东 薛长国 刘玉平 向峥嵘 马昌凤 刘进平 陈绥阳 曹广福 王德华 俞立平 陈安 杨秀海 陈国文 刘立 张丽娜 陈苏华 刘钢 王云平 苗元华 iwesun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