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lijiang 分享以科学家为对象的研究论文

博文

从行为经济学视角,解释科学家的学术不端行为 精选

已有 6402 次阅读 2016-9-23 08:4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摘要

行为经济学认为:第一,学术不端的经济学解释应该考虑学术不端的道德成本,即一个人想要做正确的事的渴望所产生的成本;第二,科学奖励体系激励科学家的学术不端行为;第三,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对学术不端的看法不同。

论文推荐人:史冬波 / 上海交通大学

文稿:屈天鹏;编辑:李江 / 浙江大学


注:图片来源于腾讯教育

小编首向大家介绍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科学经济学economics of science)。科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方法解释科学家的行为和科学界的知识产出。科学经济学能深入地解释科学家对激励的反应,例如,最近好几个国家都在推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改革的目标是提高科研人员的产出的质与量,但随之而来的压力,也会导致学术不端行为。因此,了解激励措施如何影响科学家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行为经济学研究个人对激励的反应,正好可用于解决上述科学经济学的研究问题。今天推荐的论文,从行为经济学视角解释了科学家的学术不端行为。论文作者评论了三本著作,这三著作从三个不同的视角,讨论行为经济学如何增进对科学家的学术不端行为的理解。第一本是由Wible(2014)撰写的“The Economics ofScience– Methodology andEpistemology as if Economics Really Mattered”, 作者基于科学家是理性人的假设,提供了一个科学界学术不端现象的经济学解释。第二本是由Stephan(2012)撰写的“HowEconomics Shapes Science”,作者全面讨论了学术界的奖励体系。第三本是由Lanteri &Vromen (2014) 著作的“TheEconomics ofEconomists–Institutional Setting, Individual Incentives, and FutureProspects”,作者聚焦经济学家,专门考虑这个群体的行为特征。

学术不端的理性人模型

该模型基于传统的研究行为的经济学方法,该方法认为个人权衡预期的金钱成本和活动的好处,选择从事能够使效用最大化的活动。当学术不端带来的期望的金钱收益超过预期的金钱成本(即预期的惩罚乘以被发现的概率)时,学术不端被认为是理性的选择。因此,当好处增加或者被发现或被惩罚的概率降低时,学术不端行为会增加。

行为经济学认为,Wible把科学家当作理性人的模型忽略了道德成本。道德成本,即一个人想要做正确(或符合社会准则)的事的渴望所产生的成本,能够减少学术不端行为。

助长学术不端的奖励体系

Stephan全面地介绍了学术界的奖励体系。她强调了科学发现的先发优势的重要性,先发优势就是第一个向学术界报告研究发现而获得的优势地位,例如,克隆第一人、基因编辑第一人等等。不过,她并不认为科学是赢者通吃的竞赛,即只有第一人才能受益。她认为科学是很多场竞赛或者是一场锦标赛,就算不是第一人,获得亚军也有奖励。她强调,绩效工资在几个国家的学术界被采用之后,给科学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Stephan并不认可绩效工资这种奖励体系,因为,细小的科研能力差异,在这种激励下,被放大为巨大的收入差异。科学家可能会因此暗地花钱购买论文,以提高收入与学术声誉。

行为经济学指出了不同的激励措施的负面效果。与固定工资相比,科学家在绩效工资的激励下,更容易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即使没有经济上的激励,竞争似乎也会影响学术不端行为,例如,将科学家排名,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他们采取学术不端行为。

经济学家的行为特征

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经济学家是自利的,这让他们比其他学科的科学家更倾向于选择学术不端行为。但是,因此下结论认为,经济学家的学术不端行为一定比其他科学家多,是合适的。

参考文献

Necker, S. (2016). Why do scientists cheat? Insights frombehavioral economics. Review of Social Economy, 74(1), 98-10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04509.html

上一篇:多学科交叉,成果的影响力更大吗?
下一篇:学术期刊中,3/4的作者到此一游
收藏 IP: 183.157.162.*| 热度|

9 武夷山 王启云 黄永义 谢蜀生 杨学祥 王兴民 xlianggg fumingxu chenyang081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