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年轻人要好读书(不求甚解)

已有 12612 次阅读 2008-3-1 17:29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年轻人要好读书(不求甚解)

2008.03.01

很多人建议年轻人要精读,因为很多东西不值一读。不过,我倒是觉得年轻人应该好读书不求甚解。值不值得读,最好是在别人的建议基础上,自己在读的过程中去判断。

经验之谈

一个读书很杂的人,常常被人认为是浮躁的家伙。

回想自己过去读书的确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滥而不精,不过久而久之,居然莫名其妙地偶有所得,对某些问题的了解越发透彻。说得好听一些点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

以前我自己没有选择地读了很多不同层次的东西,在此基础上逐渐明白判断好坏的原则并没有那么简单。食髓知味,我现在仍然会经常阅读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而且可以获得灵感。有目的地去读一些水平和层次很低的东西,思索为什么有人会对这种东西称赞有加,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也可以让人更了解人性,免得自己失去判断好坏的能力。

不广博暂勿求精

对年轻人来说,所谓读书要精的说法很大程度上其实是误导。

第一,一个人一辈子只能精通少数几个方面的东西。如果不能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如何选择将哪一门知识的求精进行到底呢?

第二,在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之前,能够深入学习的东西,大概也就只能靠家长或老师事先选定。

所谓一代不如一代的教育方法,大概也就是故作高深地建议年轻人要心无旁骛,精读几本经典了。年轻人的眼界被管住了,他们如何会有机会超过那些早已在门中的老贼?

其实问题很简单,一个人一辈子只是精读了一些别人选定范围内的东西,能有多大能耐呢?跟着名师,就是要在近距离学如何超越他的本事。只是跟在名师屁股后面混饭吃,有什么益处?

现今国内考试制度的问题,主要就是不允许和不给时间让学生去好读书不求甚解,而只是要求他们在选定的几门课上翻来覆去地做题。精益求精无非是为了应付考试,连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机会都不给,岂不可恶!

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年轻人要精读的东西,定是要在广泛涉猎基础上的精读才有真正的意义。好读书,自然会不求甚解,也只能不求甚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确是年轻人一开始最值得采取的学习方式。

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最大好处,是即使是很难有什么真知灼见,也绝不会是井底之蛙。真知灼见本来就难得。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井底蛙太多,而不是大师太少。公共教育的目的,是减少井底蛙的数量,而不是培养大师。现在很多人完全没有读书的习惯,公共教育不能教育年轻人学会好读书不求甚解,这种公共教育十有八九是失败的。

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第二大好处在于,广泛涉猎并逐步深入,是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和专长的不二法门。只是读懂了几本书或一些论文,终究是很难超越前人。超越前人的更有效的办法是交叉和综合不同门类的知识,寻求新的可能性,而不仅仅是在一个狭隘的领域死磕。当然死磕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只是绝大多数的人不应该去走这独木桥。

一个人当然不会在所有方面都永远停留在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阶段。不过一个人无论如何也只能在少数问题上做到精益求精,绝大多数问题上随大流。所以我敢肯定,在绝大多数方面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状态,而不自以为是,就应该算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好读书不求甚解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指责年轻人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含义,其实是间接声明自己已然老朽。

慎做井底蛙

研究生教育不是一般的公共教育,而是非常专门化的专业教育。即使这样,研究生仍然应该多读和多了解各种相关领域的知识。对研究生来讲,如果为自己的前途计,多涉猎一些相关领域的文献和不同方面的实际的研究知识,比目的性很强地所谓精读了几十篇文章,然后发表了几篇不痛不痒的论文的重要性要大得多。当然,研究生做研究和写论文是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其中有所新发现的时候,所以千万不要因此说我反对做研究和写论文。如果研究生自己没有学到多少东西,就算发表了还算不少的文章,很大程度上也只是成了发表论文的工具。

如果研究生在获得学位的时候还只是井底蛙,他们如何配得上博士这个头衔?当然,答辩委员说够水平,他自己也不在乎,别人又有什么话说?

井底蛙的确是深入地坐在井中,而且以为世界就只有井口那么大。还创什么新呢?

慎入五斗米教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却绝不是浮躁之人。好读书不求甚解,还要急着混饭吃,才算浮躁。混到的只有五斗米,属于五斗米教,算贱。

了解陶渊明的人,知道他并不遁世,他只是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16626.html

上一篇:耶稣基督超级巨星
下一篇: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