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0009:关于“民科”和“伪科学”的态度 精选

已有 7864 次阅读 2007-1-22 23:35 |个人分类:科学人文|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0009:关于“民科”和“伪科学”的态度


2007.1.22


有网友希望我对所谓“民科”问题和关于“伪科学”的争论作一评论。这里就来扯上一扯。


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看过王志文高明等人1997年主演的电影《超导》。


《超导》基本资料见: http://www.grassy.org/Movie/Film.asp?FilmID=1840


我几年前看过《超导》之后,觉得该片简直可以成为中国“民科”的Cult Movie。《超导》的剧情一方面非常地匪夷所思和荒唐,另一方面又非常地俗套。除此之外是绝对地有趣,至少对我这个科学家来说是非常地有趣。


我看完《超导》的第一件事,是去弄清楚那个形象清新的女演员是谁,结果发现是刚出道的蒋竹青。几年前在电影频道上看到一个1990年前后的一步绝对烂的国产警匪片,结果发现唯一让人感到眼睛一亮的是其中演配角的邬君梅,就是后来在好莱坞发展的Vivian Wu。真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啊!


第二件事是我着实对《超导》的剧情着迷了很久。从这个电影我才真正知道,在1997年的时候,中国的公众和艺术家们是如何看待尖端科学研究的。更为重要的是,在《超导》中,我的那些科学同行被描述成了十足的“民科”,完全是在进行“伪科学”的研究。


由此,我才明白,反对“民科”和“伪科学”,其实无异于反对全中国人民。


所以,我想起了尼克松说过的那句话:“不能战胜,就加入进去。”或者是象穆汗默德的选择,不是作法让山走向自己,而是自己向山走去。所以我在前几年也参加了几次向公众讲解科学的活动。有一次还被抓差,在玉渊潭公园向老头老太太们做过一次化学的演讲呢!有什么效果,谁也不知道。姑且相信有吧。


公众是的确不了解科学,有很多人的确是在作乱七八糟的科学,还有很多决策的确是在违背科学的情形下做出的。但这何尝是他们的错?人们从来就生活在迷茫和恐惧之中。用Carl Sagan的话说,这本来就是一个“鬼怪出没的世界”(Demon haunted world),科学不过是这个“黑暗世界中的一点烛光”(A candle in the dark)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完全不认为科学再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完全强势的话语权和压迫性,而且非常担心它的微弱烛光不能照到更多的角落。


我的关于科学的基本认识,可以在1999年底写的那篇“黑暗中的烛光”中得到了解。这篇东西完全是我自己的思想和读书总结,现在看来需要refine的地方很多,不过还是相当informative的。

http://mrdlab.iccas.ac.cn/Library/HongfeiFiles/CandleInTheDark.pdf


简单地说,任何人读了那篇文章都会了解,我不赞成对科学的后现代描述,我仍然认为科学是一个具有启蒙精神的知识体系、方法和社会活动。


我在看待“民科”的时候,对他们从事的那些“伪科学”,可以说基本上是一种同情的态度。有激情、有毅力和聪明的头脑,为什么没有机会去做一些更有创造性的事情呢?不过,所谓“民科”跟真正的科学家或思想家一样,都是社会中的极少数具有异端思想的人。只要他们没有造成直接的伤害,最好是不要去干涉他们的探求。只要我们的政府和有社会影响力的人,能够做出基本上有常识的判断和决定,把专业的事情交给较为权威的负责任的专业人士去处理,“民科”也好,“伪科学”也好,就当成一种个人爱好(hobby)就行了。


我不认为把过多精力放在反对“伪科学”上会把我们带到更好的地方,我认为还是鼓励更多的真正的好的科学更为关键和重要。所以我不相信第一线的科学家有从事科普的义务,这将是一种社会资源的误置,是一种浪费。当然,除非他自己自愿。那些反对“伪科学”的事情,还是让那些退出第一线的科学家去做吧,因为这可是一件比唐 吉诃德的远征更为艰巨的任务,所以让唐 吉诃德去做更合适。科学思想和精神的是需要有人去宣扬的,就象骑士精神是不能被社会完全遗忘的一样。


总之,我所称的“民间科学”,是希望更多的民间的东西能够有渠道进入真正的科学活动之中,而不只是将科学局限在几个垄断的机构和垄断的渠道之中。这样整个科学活动也就具有更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说,这样社会也许更和谐一些吧!


所以,可以说我对整个问题是持一种保守的激进态度,属于中间偏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118.html

上一篇:0008:丁俊晖来日方长
下一篇:0010:历史上伟大的“民科”(1)
收藏 IP: 96.39.154.*| 热度|

2 cgy waum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