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预出版||碳市场建设路径研究: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已有 1529 次阅读 2019-5-28 08:57 |个人分类:学术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预出版||碳市场建设路径研究: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来源: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05-28



碳市场建设路径研究: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易 兰,贺 倩,李朝鹏,杨 历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易兰,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Email: yilan.china@gmail.com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作为实现这一建设目标的重要抓手,2017年底正式启动的全国碳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国的全国碳市场建设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其第一阶段的市场覆盖范围先后经历了从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8个行业到只纳入电力、水泥、电解铝3个行业,再到最后仅纳入发电企业的一波三折式历程。


而国务院“十三五”温室气体减排规划中提出力争要在2020年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碳市场,这对中国碳市场建设提出了重大挑战。


面对中国行业型与地区型碳市场并行且逐步向国家型碳市场过渡的混乱局面,借鉴国际不同类型的碳市场建设路径,对未来中国碳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碳市场建立的各项背景与基础要素,最终收集整理出 32 个决定碳市场建立背景与条件的影响因素,并将其归纳总结为政治诉求、决策环境、经济基础和市场根基等4个核心维度。


在这4个维度中,政治诉求具体从国际与国内政治诉求两方面入手,以充分展现碳市场构建时各国的国际谈判与国内政治形势;决策环境则包涵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能源消费现状等两个方面;经济基础作为碳市场建设的有力支撑,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系特征等两层内涵;市场根基则主要从碳市场的支撑体系建设和市场理论与实践基础等两方面进行了衡量。以此8个细化板块为基础本文构建了碳市场建立背景与条件框架体系(图1)。并以此为工具应用于国际典型碳市场的建设实际,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类型碳市场建立的基础环境。


研究发现,跨界联盟型碳市场建立通常具备经济联系紧密、单个地区减排成本过高和地理位置临近等 3 个要点,国家型碳市场建立通常考虑到了国家强制减排责任、能源结构转型需求强烈和稳固的国家立法保障等方面,地区型碳市场的建立需满足地区减排诉求强烈与国家层面排放权立法缺失等条件,行业型碳市场建立的基础条件则包括温室气体排放集中度高、行业竞争力保护、重点行业排放需求增长和行业排放数据基础稳固等 4 个特征。

通过对比中国碳市场建设实际 (图2)发现,目前中国在满足碳市场建设必备条件的同时,已初步具备建立跨界联盟型与行业型碳市场的基础环境。


对未来国家型碳市场建设而言,现阶段中国不仅欠缺排放权立法、人才与企业能力建设等基础环境,在低碳经济立法和产业结构差异化等方面也亟待完善。


因此,文章提出:中国碳市场现阶段应重点考虑行业型与跨界联盟型碳市场并行的建设模式,进一步完善碳市场监管法律体系,加快各省市排放数据清单制作,加强地方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尽快完善国家型碳市场建立的基本条件,进而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双重目标。


全文链接

http://www.climatechange.cn/CN/abstract/abstract1124.shtml


doi:10.12006/j.issn.1673-1719.2018.165

易兰, 贺倩, 李朝鹏, 等. 碳市场建设路径研究: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 15 (3)


Yi L, He Q, Li C P, et al. Research on the pathways of carbon market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China [J].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9, 15 (3)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1-1181574.html

上一篇:[转载]IUCN 2020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分论坛、动议及展区申请提交开始
下一篇:[转载]人民日报:哈佛研究一个人没有出息的9大根源,答案扎心了
收藏 IP: 180.168.1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 0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