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Lee1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Lee19

博文

汉语汉字,格物与赛先生

已有 5512 次阅读 2014-9-5 01:32 |个人分类:学思碎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汉字, 汉语, 科学史


《汉语汉字,格物与赛先生》这个题目从五四争论到今天。可以分两个层次去探讨:

1. 中国科技是否自古落后?

2.  汉语有没有给科技发展拖后腿?

第一点,中国科技是否自古落后?

前一篇文章稍为谈过,中国很多科技对世界的贡献,没有被承认,有各种原因。中国从五四开始,翻译很多外国书籍,但是把中国书籍翻成外文的很少。因为中国人不去翻,外国人不懂如何翻。漏掉的,外国根本不知道。也有是故意低贬,或者隐藏,甚至剽窃中国的贡献。现代的科技史,大部分是欧洲人写的,我们跟着唸,当然只知道西洋的成就。

中国人早期翻译外国的著作,有严重的错误。利玛窦扎记里的“纬度”(latitude),翻译成经度(longitude),这个严重错误,一直没人发觉,还继续被引用,作为西方地理学如何高明的证据,伤害华人自尊极大。

联合国以前以法文作为最标准的官方语言,因为法文的语法规范严谨,不容易误会。我举出一个误会,是翻译卫匡国为“中国地理学之父”。原文:“Le père Martini, cartographe de la Chine” 意思应该是“马丁尼(卫匡国)神父,绘制中国地图者”。卫匡国的绘制,其实是翻译和摹绘中国测绘的地图,他自己不可能在中国地理测绘上有任何贡献。英语father、法语père可以翻译为“神父”或“父亲”,但是“神父”与“父亲”有天渊之别。所以,盲目相信法文语法精确,不易误会,是不确的。这个翻译错误,使卫匡国成为测绘中国地理之父,从1655年到今天,三百多年,大家还是按照错误的翻译去评价卫匡国,从来不想,一个外国人,来中国以前不懂中文,更不晓中国复杂的方言,如何在明末兵荒马乱之中,跑遍全中国15省,远达甘肃,四川,云南的边陲,测绘1500多个地名的经纬度。中国人自己承认,外国人当然也相信,你叫人家父亲,哪有拒绝之理?

西方学术自由,言论自由,客观等“普世价值”的选择性采用,我已经举出史密森和几个亲身经验的例子,不再伤厚道了。西方的确不乏卫道之士,力求公正,不过,把西方捧上天,以为人人皆聖贤,是天真的想法。

中国古代科技的系统,与西方的发展不一样。中国注重全息、大局;西方注重分析、局部。博大,精微,两方面都不应该偏废。靠西方定义的科学,是不够的。中国古代的“格物致知”,就是科学,古代用“格物”,没有“科学”这词,不等于没有科学。

汉语与西方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用的阴阳,五行等术语,用西方语言来解释,要花很大劲,还不见得解释清楚。光是“仁”,“义”这两个字,英文就很难翻译。华人看到这两个字,不需要解释,都能懂。因为在学习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们已经读过很多关于字义的注释,例子,故事。中国有些词,有迷信,有被歪曲的,譬如“风水”,有实际环境科学的意义,不能一杆子打死。

针灸穴位,经络系统,研究了好几十年,没有结果。 1963年,朝鲜曾经以为发现“金凤汉小体”是针灸穴位的解剖实体,结果是闹了笑话,攘成悲剧。没有解剖实体,不能推翻气针灸的功效。1976年,我在耶鲁帮忙接待由韩锐教授领队来美访问的药物药理代表团,美国医学界第一次接触针灸,甚为震动。曾极力反对针灸草药的西医,现在也学针灸了。针灸是否有科学性?假如说,不能用现代西方实验证明的,就不是科学,那阿司匹林也没有科学性,因为我们还无法全部了解阿司匹林的药理机制,为什么它的功效那么多,这并不妨碍我们使用阿司匹林。针灸的临床,历代有多少亿人受惠,是实验证明的,理论将来会有解释。1991年,在阿尔卑斯山Ötzi 出土一具几千年的古尸,生活在西元3300年前,身上纹身符合中国经络系统,后来没有人再提起。是中国把经络系统传到西方,还是西方很早带来经络系统,还是个谜。科学发现是动态的,一直有新发现,不能说现在不懂,无法解释,就不是科学的。

1950年代,中国邮政局出版了一套中国科学家的精美邮票,有张衡,祖冲之,李冰,李时珍等的画像,我曾收藏了一套。应该鼓励邮政局再重发这些邮票,增加大家对中国科技史的认识。

中国更应该编一套科技史,用中文与欧洲文字发行,让世界人民对中国的科技有比较全面正确的了解。

第二点,汉语有没有给中国科技拖后腿?

1998年,我在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偶然遇到德国海德堡大学Lothar Ledderose教授的精彩演讲。他是汉学家,专门研究东方美术史。演讲主要介绍当时将出版的书Ten ThousandThings. 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2000. 一般人认为汉语汉字最头疼的复杂性,他认为是最美,最有价值的。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汉字的认知,跟我们不一样。对一位西方人来说,汉字有很多好处,我也可以用个人的经验补充:

1. 简洁性。一个字代表的意义,用很多欧洲文字也说不清。一本中文书要翻译成英文,大概要三四倍厚。汉字是方块字,欧洲文字占篇幅远超过汉字编排的书。

2. 关联性。文字本身的象形和部首关联,看久了,不用查字典可以了解字义,字的结构上文下理很清楚。我小学五年级可以体会部首的关联,一些字义,从部首可以领会,能看完《西游记》,不太要查字典。欧洲文字当然也有字根可以猜,但是要懂许多拉丁文,希腊文的原意。 

3. 能辨性。汉字,字与字之间的差别很大,老远可以分辨,欧洲文字的字母有些很相似,容易误解。这点,我们用惯了不觉得。举例来说,老远看车牌的阿拉伯数字8和英文字母B,小写的l 跟数目字1很容易混淆的。汉字没有这毛病。日文,韩文这两种亚洲文字从远处看,容易出错。有时我觉得假如日本与韩国有机会重新选择,是否会改变发明日文和韩文的初衷?

看惯了英文的朋友,不知道欧洲人看汉字的角度。上面这位德国教授的说法,不晓得有没有新的启示?

究竟如何看待汉字的障碍,如何克服缺点,同时发挥汉字的优点?

汉字不是字母拼成,在归档整理,有一定的麻烦。但是,可以兼用拉丁字母拼音。一些老地图以前是用笔划部首来检索的,新的检索用拼音,方便多了,但是没有妨碍汉字的原意和优点。这正是同时懂汉字和欧洲文字的好处,应该多多利用。化学名词汉字化,很伤脑筋,这些不妨就用拉丁文字,与各国通。

有些出版社坚持汉字的书用直排,其实不需要的。横排能同时适应汉字和欧洲文字,为什么硬要直排呢?

繁体字与简体字之争,成了一些华人之间对垒的原因。简体字能使初步学汉语的人容易入门。但是有了汉语的基础,应该也懂得繁体字(正体字),特别是搞历史的,不懂正体字会产生困难和误会。大陆的硬说繁体字不好,难懂,台湾的说简体字失去了造字的原意。其实没有必要只用一种,可以兼美。

美洲的原住民,他们的历史文化,就是在禁用语言文字而中断的。我们要研究印加人的石建筑原理,没有原来的文字,没办法。印加人的语言文字是给人家灭掉,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中国人自己把汉字汉语弃掉,是彻底自毁历史文化了。总的来说,全盘推翻汉语汉字,把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断了根,是不应该的,也不会被人类四分一的人口人接受的。

不止要保护汉字汉语,方言也是应该保护的。今天的普通话,没有入声,给研究古籍造成很大的不便。普通话,北京话的历史很短,清朝以后才普遍。唐宋的口语,不是今天的普通话。用客家话、粤语来唸唐诗才押韵,有味。《坤舆万国全图》上面的中文地名,不是今天的普通话,要用客家话或粤语唸才对。懂这些方言,就知道地图不是从欧洲语言翻译过来,反之,是欧洲人把汉语方言翻成他们的语言文字,所以,原作者是中国人。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不能揭开《坤舆万国全图》秘密。

以上拉杂谈汉语汉字对科技的应用和优点,希望对大家认识自己的文化历史有帮助,特别希望对语言学有研究的朋友参与讨论。

李兆良(2014.09.0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25082.html

上一篇:《科学网》的评论百态
下一篇:西方中心论的历史将面临崩溃
收藏 IP: 71.66.252.*| 热度|

35 刁空非 李轻舟 曾庆平 姬扬 吴飞鹏 王荣林 郑小康 孙平 袁海涛 周健 侯沉 朱阮成 骆小红 杨正瓴 张学文 陈辉 庄世宇 姜咏江 鲍海飞 武夷山 李土荣 葛兆斌 刘光银 田青 张骥 李竞 苗忠义 JIANHUN shaoyunpeng nature2014 rfm2007 yzqts tuner aliala laijiansh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1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