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尔说“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取而代之的是更关注相关关系,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是对千百年来人类思维惯例的颠覆”。
下面关于“是什么”之说都是从我在新浪网近20个博文中摘录的一部分,博文发表时间都是《大数据时代》在我国出版之前,其关于“是什么”的实践性探究更是早在29年前就开始了。
事实上, 我对“是什么”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并不落后于维克托尔的《大数据时代》。
从思维的角度看,一般来说,知识的是什么就是思维的感觉,知识的为什么就是思维的分析,两者都是人的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并没有思维档次上的高低之分。29年前我开始进行的无课外作业的感觉教学的实践性探索,突破点就是知识的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感觉、记忆和求同(同生异长)之创新思维结构中的感觉。
1、区分知识的异同,感知知识的是什么,强化其相应的感觉意识。
2、感知了知识的是什么,解决知识的为什么,水到渠成。
3、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知识分成两个部分去认识,一是是什么,二是为什么。
4、知识太多了,即使你需要运用这个知识,也未必一定需要理解这个知识的为什么,但是不能不认知这个知识的是什么!记忆教学为求深刻记忆,把理解为什么作为教学记忆的最高层次,知识忘记了怎么办,再来一次为什么的理解过程,这是很愚蠢的做法。
5、什么是理解,理就是道理,解就解决了,认知他是逻辑的,有道理,是事实,是真理,心里舒服就足够了。一般来说,课本数学知识中的是什么,你能够认清楚,认准确了,还怕不能知其为什么吗。但是你知其为什么了,未必就知其是什么,从感觉思维的角度去看,这里是没有多少直接联系。即使能够从为什么中去认知一点是什么,最多也只是微观的。
6、如果把知识看成为三个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及可能会发生什么。即使这样,是什么的问题仍然是第一重要!为什么是理解问题;可能会有什么,可能的未必一定,未必事实,未必是最真实;而是什么的问题,是求真。求真啊,人类进入文明社会20多万年了,最难的是什么,就是求真。我们这一代人,有一句最熟悉的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课堂教学改革改了多少年了,为什么意见这么大。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够认识教育教学的最本质是什么,真都没有求出来。有人甚至把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即价值判断问题,也作为教育的一个主义,是主义性理论就需要指导实践啊,怎么操作?不要忘记,实践更需要检验理论,指导理论!
7、我们都知道,学生们在学校学习了很多无用的课本知识,但现在仍然认为这些知识又不得不学。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从多方面人手。但是,这里面一定有一个主导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问题的是什么及为什么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数学课本中的许许多多(先说40%)的知识,根本不需要重视为什么的问题,至多给学生们一个理解,一个舒服,或者是一个认可,就足够了(其意义以后再说),不需要记忆,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感觉能力。
为什么要说知识的是什么的问题,就是因为知识区分的最首要,就是认识知识的是什么!
8、数学最难学的最根本,就是缺少了对知识的是什么问题的探寻,探究。而知识的使用时机,就是这个是什么问题中的首要!也就是说,讲知识的是什么,首先必须讲好知识的使用时机,这是从知识的角度去探究这个问题的。
9、相对于知识的为什么,知识的是什么的问题,总是相对的形象一些的。探寻数学知识的使用时机,更是不能够不对其形象进行认识。长时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是这样,只认数学的逻辑性,只是注重数学知识中的为什么,几乎不讲知识的是什么,从不明确提出知识的使用时机问题。
在数学的思维中(注意,只指数学本身)形象思维也是最基本的,是宏观的,逻辑思维是微观,这就是数学思维的真实。为此,我们应该理直气壮的教好数学的形象思维,讲好知识的使用时机,讲好使用时机中的形象思维,交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思维,让数学真正易学起来!
10 、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去认识数学知识的是什么
11、学习知识,有时需要知道知识是怎么来的,这里就存在着一个,知识中的为什么的问题。例如完成数学的解答或证明过程,就是解决了知识中的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懂得了知识的为什么,能够知道知识的合理性,认知知识的逻辑性,理解知识,坚信知识。
除此而外还有一个知识的是什么的问题。
什么是知识,一般认为,知识就是,说明世界实体是什么的问题。可见知识的最本质,并不是知识的为什么的问题,而是知识之是什么的问题。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要运用某一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首先必须知道这个知识的,一般使用时机,或者是最佳时机吧,这个使用时机的问题,就是是什么的,首要问题。
老大爷推着重车,过高桥,力不从心。你不上去帮着推一把,只是在傍边,使着劲鬼叫,“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主席如果听到了,会哭笑不得的。
探索发现研究新知识,也离不开对旧知识的运用,运用什么,首先需要知道是什么的问题。在数学的学习中,解答或者是证明一个数学问题,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一个解决知识的为什么的过程,解决这个为什么的问题中,也是需要运用已学知识中的是什么的问题。
证明或者解答知识的为什么,其过程必须很逻辑。认识其知识的是什么,就很显形象了。
12、比之知识中的为什么的问题,知识中的是什么的问题,不但是其知识的本质,在运用的过程中还是一个相对宏观的问题。学习,或者是教学,宏观的或者说是战略性的思维,你都不知道,怎么去探究发现运用新知识 !
数学学科最难学的问题,为什么会有2000多年了?就是因为在这2000多年来,数学课本的主流性显示,仍然是知识的为什么,几乎没有显示出知识中的是什么!这是不是事实,翻开数学的课本去看一看吧。
现在的课本好像是,开始重视知识中的是什么的问题了,也可以说是开始重视发现思维了,但是这个是什么的显示,并没有反映出数学家们数学思维过程的最主流、最真实 ,是假冒伪劣的思维。尽管数学科学的发展是最快的,但是数学学科的学习,特别是走进新课程以后,反而是越来越难了!
例如等式性质,本质是什么,首先必须是等式,课本搬来的形象思维是什么,是天平!等式体现的是什么变形,这是其是什么中的大问题,课本在描述等式性质的时候,竟然一个字都没有说。所以学生们在运用到等式性质的时候,除了老师说出来,或者从课本中去看到,学生们能够自己想到吗!
13、知识中的是什么的问题,是很形象的思维,对那些很有文学艺术天赋的孩子们来讲,是适得其所,是最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内容,课本中便便就没有这些东西。所以说,那些很有形象思维天赋的孩子,学不会、学不好数学,很正常!
14、学科教学必须坚持本质化,数学教学就必须要立足于知识、以聪明为目标,把思维锻炼放在第一位,把这个锻炼扎实于人的感觉、记忆和求同的思维本能,坚定不移的去实施无课外作业的操作,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选择!解决数学最难学的问题,要少搞形式主义,少在数学的外围打转转。课桌、学椅怎么摆放,有那么重要吗?数学学习是最需要的是独立思维,交流讨论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数学思维的这个最本质吗?学不要再去浪费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时间了。
知识中的是什么的问题,是知识的最本质,是探究发现思维中的宏观,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数学难学就一定是一个永远的问题!
15、知识的特点,无论是形象性的体现还是抽象性的体现,也是属于知识中的一个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够解决好这个知识的是什么的问题,你还是不可能顺利的去解好这个方程。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聪明力,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要探寻知识的是什么的问题。探寻的内容,还必须要确保学生们在往后的学习中够用。因此探寻的内容,不是一个都不能少,而是宁多勿少!
16、我的实际实践告诉我自己,只知其然未必不好,知其所以然未必都有用。有时啊,知道“是什么”更显其在创新创造中的宏观性。钱学森大师说,形象思维是宏观的,逻揖思维是微观的,我认为这一句话说的很客观。
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让人们知道了一个“是什么”的问题,没有这个“是什么”的问题,就没有解答“为什么”的陈景润了。“是什么”的问题虽然更显形象思维,但其与逻辑思维一样,也是一个推理性的思维过程。如果没有是什么,为什么从哪里来;如果没有为什么,我们就不可能发现更多的是什么。我们的教学当然需要让学生们知道为什么,也同样需要让学生们知道是什么。
17、必须要探寻知识中的是什么的问题 --转识成智的教学
18、在数学的无课外作业的十年实教学实践中,我确实也体验到理解记忆的活动是不可少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或者说是最好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行无课外作业的操作,减轻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困难,确保教学质量(包括应试质量在内),这种理解记忆的方法绝对不需要多次的运用!
因为,比之理解记忆,我们已经拥有了更为高档次的记忆思维形式,这就是最显记忆本质的区分式记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58389-878319.html
上一篇:
平时教学中我最习惯的提问2下一篇:
教育家们可以少说一点,做出来给大家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