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课本97页中的第7题:“如图,△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
一个小孩子不会做,来问我。我习惯性的问她:“由BD是AC边上的高,你想到了什么?”
她说:“BD是AC边上的高啊”。 “你还想到了什么?” “BD就是AC边上的高啊” “没有想到别的什么了吗?”“没有啊”。
“爷爷没有注意到你是怎么画这一题图形的,再画一次好吗?”
小孩子很认真的用三角板画出了BD。
“在AC边上可以画几个BD啊?”
“只有一个。”
“必须符合什么条件啊?”
“我画的角ADB必须等于90度。”
“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吗?”
“不行。”
“也就是说要画两线垂直就必须想到要画出90度的直角,对不对?”
“对!”
“那么,由三角形边上的高你必须想到哪些已学知识呢?慢慢想。想不出,再翻开课本看看,慢慢的说给我听,爷爷记性差了。”
小孩子说了,垂直、垂线、90度、直角、垂线段最短、垂线的唯一性、点到直线的距离。
“还有吗?小学学过的。想想。”
“三角形面积等于底边乘以这一边上的高”。
“聪明。”
“由三角形的高,你想到了什么?你再说一遍,让爷爷也能记住,好不好。”
小孩子记忆很好,认真的说了。我要求小孩子根据垂线、90度、直角、垂线段最短、垂线的唯一性、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分别画出图形,并做出标记!
“看看这些不同的图形,共同的地方在哪里?”
“垂直。”
“你想到了这么多有同也有异的知识,很好。结合这些不同的图形,想一想,本题需要用哪一个知识?”
“90度、直角三角形。”
我问,为什么要选择直角三角形,为什么要选择角BDC而不选择角ADB。引导小孩子比照各图形,据同选择。最后再问由△ABC中,∠C=∠ABC=2∠A,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方法同上。
说明:这个小孩子不是我的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58389-868023.html
上一篇:
四边形内角和教学的一个建议下一篇:
我对“是什么”的实践和研究并不落后于维克托尔的《大数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