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采购经理指数(EPMI)发布

已有 3305 次阅读 2015-3-1 09:23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博客资讯|文章来源:转载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采购经理指数(EPMI)发布


www.casted.org.cn 作者:刘峰 日期:2015-03-01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采购经理指数(EPMI)发布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套月度数据出炉

     2015年3月1日,我国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第一份系统数据出炉: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中采咨询联合发布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采购经理指数(Emerging  Industries PMI,简称EPMI)。
     PMI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PMI体系,世界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已经建立。PMI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我国已经建立了制造业PMI、服务业PMI。2012年以来,随着《“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并日渐成为引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相关统计数据由于制度制约、采样困难等因素一直处于整体缺位状态。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倡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刻,EPMI的建立破解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性统计信息的难题,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成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历史周期最长的衡量产业发展状况的权威数据。
     本次发布的EPMI数据,包括了从2014年1月开始至今13个月EPMI数据。数据显示,13个月EPMI综合指标移动平均值高于制造业PMI全国指标3.9个百分点,体现了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和特点;对比A股创业板指数,两者趋势比较吻合。
     EPMI的关键数据,涉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七大产业近300家企业的经营动态,其分项指标能够确切呈现新兴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反映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进程,将对我国有关经济研究、宏观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数据,对社会投资提供方向和具体操作指示。由于上述重要作用,EPMI必将成为未来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独特风向标。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与中采智联信息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采购经理人指数EPMI。据悉,双方约定今后于每月20日上午9:00共同向媒体发布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采购经理人指数EPMI。


附:战略性新兴产业采购经理人调查说明
1.主要指标解释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新兴产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新兴产业经济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7个产业大类。样本量为280家。
3.调查方法
EPMI调查采用分层概率抽样方法,以新兴产业大类为层,各产业样本量均匀分布,层内样本使用与地区分布匹配的比例抽取。
本调查由中采咨询具体组织实施。
4.计算方法
新兴产业采购经理调查问卷涉及生产量、产品订货(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客户库存(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自有库存(原材料库存)、就业(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研发活动等13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PMI综合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5.季节调整
EPMI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目前发布的EPMI综合指数和各分项指数均为经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70910.html

上一篇:谈“纯精神”与“吃苦”的对应关系
下一篇:40年代美国的房子什么价?----日记摘抄(150)
收藏 IP: 106.120.60.*| 热度|

2 魏瑞斌 陈凯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