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科协昨天公布了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科技馆发展奖2014年度“贡献奖”和“创意奖”的获奖名单,组建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钟琪与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科普奖”的获得者李象益以及从事农村中学科技馆公益项目的肖建华同时获奖。 与那些因从事高精尖研究获奖的科学家不同,钟琪干的是最“接地气”的科普的活,而且一干就是17年,不但组建了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作为一名78岁的老人,她还亲自登台科普,即将过去的这一年竟然一口气作了86场科普讲座。 临危受命 退休接下重担子 在中科院从事了30多年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钟琪,1997年要退休时,却从领导手上接下了个“烫手”的山芋:老领导找到钟琪,问她能不能退休之后搞点科普。这可真让钟琪有点儿为难,“我当时就坦白告诉领导,我不知道怎么搞科普。但是领导很相信我,告诉我,只要我愿意去搞,怎么搞都行。” 钟琪硬着头皮接下了重担,也开始动起了心思:中科院最不缺的就是科学家,让他们出书写文章?可理工科的科学家们数理化厉害,语文水平未必达标。钟琪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经历,她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新中国成立,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钟琪的世界观、人生观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不让老科学家们走到初中生、高中生中间,跟学生们好好聊聊天呢?这个阶段的一席话、一个行动,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们一辈子的价值观。” 由此,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科普形式便有了雏形。 铁面无私 所长也会被淘汰 从1997年科普演讲团成立开始,钟琪便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团长的重任。钟琪觉得,作为团长,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把好“质量关”。因此,团里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即使前来试讲的都是中科院的大牌科学家,一旦语言不够有趣,科普不够生动,钟琪还是会铁面无私地把他拒之门外。在第一次前来试讲的两个人中,钟琪就不顾情面,淘汰了一个研究所的所长。 当被问起是否担心会伤害到同事的感情,钟琪开起了玩笑,“你说我是该得罪千千万万的听众,还是得罪那几个老头子?”钟琪认为,一个演讲团里即使只有一人讲得不好,也会成为演讲团的“反面宣传员”。“我们这个科普报告,要么不作,要作就一定要作好。十几年来,我义务劳动,不为名不为利,就只为质量。要让听报告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为了提高团员的科普报告水平,钟琪也自愿当起了“实验员”。只要随团,钟琪就会跟随听众们一起听课,记录下可以提升的地方,到了晚上给团员提不足。“有的团员的课我是今年听了,明年还听,最多的听过七八次。” 身份转换 老团长新团员 经过17年的发展,目前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已经壮大成为一个51人的团队。其中三分之二左右的团员都是来自各个研究所的所长、副所长以及高校教授等级别。从1997年至今,演讲团已在全国除澳门、台湾外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0多个市县作过14000多场演讲,听众近530多万人,成为成立最早、演讲场次最多、演讲地域最广、听众最多的科普演讲团。 2012年,钟琪在卸下团长的职务成为“荣誉团长”之后,也走上了讲台,成了演讲团中资历年轻的“新团员”。“这么多年来,一直跟学校、学生打交道,对于教育的感受和看法越来越多,团员们也鼓励我是不是也能就此做个分享。”虽然是新团员,钟琪的干劲可不小,在今年就已经在各个学校作了86场讲座,在不少地方作完报告之后,还直接被要求加场。 钟琪说,做了这么多年的科普,这么大的岁数跟着东奔西跑,确实很辛苦,但是也享受到了很多的感动和乐趣。“我确实得到了很多的支持,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对我提出的要求都是一路绿灯。此外,你作报告时,从听众的眼神、表情中感受到的对你的认可和欢迎,这些成就感是多辛苦也值得的。” 本报记者牛伟坤 文并图 J191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