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我经历过的“破格”故事 精选

已有 13584 次阅读 2012-7-29 06:29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故事

我经历过的“破格”故事

武夷山

 

刘洋博主有一篇文章是《“破格”与“费厄泼赖”的矛盾》(http://bbs1.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50&do=blog&id=596498),视角很新颖。受此文触动,我来谈谈亲身经历的一些“破格”。

我是在34岁时申请副研究员职称的。按当时的规定,如果35岁以下者破格评上了副高,就不占本单位职称指标。比如,我们所原有N个副高指标,有一人破格评上了,则实际上全所的副高指标成了“N+1”个。本所人事处认为我的条件比较硬,就把我的申请材料报到科技部研究员职称评委会去了,因为按规定,凡是破格申请者,必须到上一级的评委会去评。

总之,不是我要求破格的,我评上中级职称已满5年,属于正常申请,不需要破格。我是“被破格”的。这对我个人没有任何好处。首先,在本所评副高,评审工作启动得较早,而拿到科技部去评,启动得较晚,即使申请成功,我的“评定时间”也要晚几个月;第二,既然是破格申请,评审标准掌握得就更严。我若在所里评,稳上;在科技部评,面对那些习惯于评审正高申请者的评委,我可没有把握。幸好,顺利通过了。

后来,我也成了“科技部研究员职称评委会”的成员,碰到过很多要求破格参评者。要求破格的理由是不同的:有的自以为业绩突出、拿到副高不满5年就要求申请正高;有的申请人原来在科技部机关工作,具有高学历,也做过学术研究,但按规定公务员不允许评职称,后来调到科技部下属事业单位当领导,只能按其学历核定一个中级职称,如果按部就班评,至少10年才能评上正高,他们不甘心,就要求破格申请;有的人学历偏低,希望破格申请,等等。我观察到的情况是:大部分破格申请职称者都难以成功,因为对于他们就自然要用“破格的”(更严苛的)标准来衡量,否则谈什么破格呢。而对于类似我当年经历的一些“被破格者”,评委们就比较同情,因为不是他们自视甚高而要求破格的。

有格,就总归可以破,一如“规则总有例外”。但是,是否能破了格就一定好呢?多年前,曾经有好朋友问我,是否愿意参加“欧美同学会”?我说:“我虽然有海外工作经历,但我没留过学,怎么可以参加欧美同学会呢?”当即婉言谢绝了。后来我得知,确实有经历与我完全相同者(有海外工作经历,但没留过学)加入了“欧美同学会”,也就是说,人家在审批时,对于我们这种当过外交官的是可以“破格”批准的。但我从未后悔过,未加入这个组织有什么关系呢?加入了,说不定哪天有人打假把我揭出来:武夷山这厮没有留过学,却混入欧美同学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96904.html

上一篇:[转载]Research Evaluation in Practice: Interview with Linda Butler
下一篇:怀疑之于信仰
收藏 IP: 124.126.227.*| 热度|

56 漆海霞 吴飞鹏 郑永军 曹聪 钟炳 罗汉江 李伟钢 吕喆 朱志敏 杨正瓴 章成志 吴云鹏 曾庆平 翟自洋 喻海良 刘钢 王春艳 徐索文 彭思龙 徐迎晓 许培扬 李土荣 温世正 王晓明 刘洋 周雄伟 张波 张文增 陈湘明 王铮 王启云 王云才 赵星 王芳 赵凤光 苗元华 吕乃基 彭真明 韩健 张天翼 徐耀 柏舟 苏德辰 李泳 陈绥阳 刘瑞亭 杨玲 庄世宇 李本先 俞立 傅蕴德 wgq3867 xqhuang crossludo zhanghuatian luxiaobing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