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医生能做些什么?

已有 3468 次阅读 2011-11-30 09:33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医生, 大众, 约瑟夫 |文章来源:转载

医生能做些什么?

(科技日报 2011,11,29)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汉书·艺文志》

    我们可以设定一个原理:当一个国家的医生越多,人口就越少。——约瑟夫·阿狄生

    谨记祖父之三不信,曰不信地师,不信医药,不信僧巫。——曾国藩

    医生的首要职责,是教育大众不要服用药物。——威廉·奥斯勒

    上面摘录的第一句话,是我国汉朝时的一句民谚,意思是,生病后不去治疗,相当于找了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后面三句话,均出自历史上的伟人。约瑟夫·阿狄生和曾国藩都是文人和政治家,他们所言,或许只是反映了个人的观点和直觉判断,而不是系统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但这些说法当时确实有道理。十九世纪以前的医学治疗,正如美国现代医学家和思想家路易斯·托马斯所说,就是“放血,拔火罐,拼命导泻,用发疤的药膏引起水疤,把人泡在冰水里或烫人的热水里,把无数种植物的成分煮起来,混起来……根据的完全是一些怪念头。”医生可能偶尔治好一些病人,但更多的时候,只是“开出处方,等病人死亡,或自然痊愈”。阿狄生和曾国藩都有着非凡的洞察力,从而对他们时代的医学治疗,作出了上述评价。

    威廉·奥斯勒则不同,他是二十世纪初世界上声望最高的医生和医学教授之一。威廉·奥斯勒是世界闻名的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创始人,编写了现代医学史上最著名的医学教科书。他对医学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是奠定了现代医生培养的模式,另一方面是较系统地提出并传播了“治疗虚无主义”的思想。他终身都在教育学生不要滥施治疗,教育大众不要服用药物。

    但奥斯勒教授如果晚生了100年,他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十六世纪开始,现代医学逐渐摆脱了玄学理论的束缚,而付诸于观察和实验。由于维萨里、哈维、巴斯德、詹纳、科赫等伟大的发现,医学获得了很多可以用于征服人类疾病的确切知识。但直到奥斯勒的时代,除了外科手术的不断完善,这些知识并没有转化为医生们药箱里真正有效的药物。然而,在他去逝后的短短几十年内,医学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学影像技术和其他诊断技术飞速发展,使大多数人类的疾病都可得到正确的诊断;更为重要的是,医生们手头,破天荒地真正有了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品:维生素、抗感染药物、抗肿瘤化疗药、降血压药、抗精神病药,等等。医学治疗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医生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

    但丰收后的欢乐,只是短暂的时光。很快,医生们便沦落到和他们的前辈们一样尴尬的境地:对前来求助的病人,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不能提供神奇的治疗。抑郁、焦虑、烦躁、失眠、便秘、痴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肺气肿、感冒、不断增加的恶性肿瘤、越来越流行的冠心病和中风、伴随老化而来的退行性关节病,对这些情况,他们或者无能为力,或者帮助有限。

    但病人们的期望,总是远远高出了医生们的能力。于是,很多医生祭起了前辈们的法宝:虚张声势。他们借助层出不穷的复杂仪器掩饰窘迫,让病人去做越来越多的无益的检查;他们和药商们一起,推销自己也所知甚少的新名词、新科技、新药品;他们给病毒性感冒病人注射抗生素,给临终的病人插上无数的管子;他们给病人体内植入各种效果不明的新奇装置;他们切除很多无辜的扁桃体、胆囊、子宫和其他身体组织。

    然而,我们毕竟处在一个崭新的时代。理性和科学仍然引导着历史的发展。大多数医生还在尽其所能,为人类减轻疾苦;或在默默地耕耘,迎接着新一轮的丰收。现在,医生们所能做到的,还是前贤们奉行的那句格言所述: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有时,去治愈。大多数传统上手术治疗的疾病,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先天性心脏病、创伤、白内障、难产、早期肿瘤等,医生们可以给予比以前更精细、更无创的治疗;内科领域也在不断出现新的革命,如溃疡病多数已能被根治;很多心律失常也能一劳永逸地治愈。但对目前人类的最常见疾病,从普通感冒到癌症,医生很少能有治愈的办法。在这一方面,医生最需要得到的,是病人的理解。医学被称为“最年轻的科学”。生命在地球上的进化,已有几十亿年的历史,而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只有几千年,对生命的探索,更可以说只有短短几百年。对于生命本身,我们所了解的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疾病是生命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我们的了解,只能是更少。但人们生病以后,总是希冀医生能“药到病除”。对医学治疗的过高期望,固然使医生们感到压力,但更主要的,是造成病家“遍求良医”,空耗精力钱财,甚至上当受骗。

    常常,去帮助。首先,医生可以帮助预防疾病。我们人类目前面临的多数传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肺结核、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缺铁性贫血,都有确切有效的预防措施;而危害更为普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中风、冠心病、肥胖、2型糖尿病、甚至部分癌症如肺癌、宫颈癌,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在疾病的预防上,医生们可以做到的,比他们目前实际做到的,要远远为多。其次,医生们可以帮助病人减轻痛苦,例如疼痛和抑郁。在这一方面,医生最需要得到的,是大众的认同。青史留名的医生,都是由于“医术高明”。华佗只是记载了几个治疗案例,而且是非常可疑的案例,就成了千古名医。而我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术”,对于人类健康带来的益处,较之华佗的治疗,不知要大几千万倍,但发明者却没没无名。医生帮助一个青年人戒烟,可以使他延长4—8年的寿命;医生给一个肺癌病人做手术,可以使他延长4—8个月的寿命。后者却可名利双收,但前者甚至难以得到一句感谢。

    总是,去安慰。医生们可以成为朋友,提供有益的知识,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减轻无谓的烦恼。在这一方面,医生唯一需要的,是提高自身的修养。我国唐代伟大的医生,被称为“药王”的孙思邈,堪称千古楷模。我自小背过不少医学经文,现在几乎全无印象,只有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至今吟诵,仍感熠熠生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这当然只是一种理想。但我期盼着,更多的人,都能有一个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生朋友。

    (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1医院老年心血管研究所主任医师吴海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13199.html

上一篇:[转载]澳大利亚临床试验显示中药在提高受孕几率上优于西药
下一篇:从知青到大学生(口述史访谈记录)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12 黄锦芳 王安邦 曾新林 魏瑞斌 吴吉良 王桂颖 胡俊平 李海存 张利华 苏德辰 陈筝 张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