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翻译体现了人类文明(外二则)

已有 3794 次阅读 2011-7-5 06:48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翻译体现了人类文明(外二则)

武夷山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萨克. . 辛格80岁的时候说:

既然每种语言都包含自己独特的真理,那么翻译就恰恰体现了人类的文明。我年轻时,总梦想有满满一屋子女人,近来我却梦想有满满一屋子翻译家哩。

出处:翻译通讯,1985年第2期,43

博主:如此高看翻译,罕见。事实上,我觉得对辛格所说的“语言”可作广义理解,比如,中医和西医使用着完全不同的语言,各自也都包含其独特的真理。谁若真能在其间翻译好,沟通好,那将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比获得诺贝尔奖要强多了。

 

生活是游戏规则有待发现的游戏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语言学家、控制论学者(还有一大堆其他学者头衔呢,不列了)Gregory Bateson(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 米德的丈夫)说过:

It’s like life—a game whose purpose is to discover the rules, which rules are always changing and always undiscoverable.

这就像生活――生活是一场游戏,游戏目标便是发现(游戏)规则,而这些规则总在变动,总是无从发现。

博主:这里的“规则”,大概就是生活的意义吧。意义需要自己去追寻,但它不是呆在那里等你去发现,它在变,它在躲猫猫。生活的无奈就在这里,生活的精彩也在这里。

 

我当年欣赏的于坚一首诗

我曾在一篇博文“跟着别人议论二十八位文学家”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217603&page=1)中说:

在我根本不知于坚是谁的情况下,多年前偶然碰上了他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的一首诗,很喜欢。这首诗,他自己也许看不上。我更喜欢读他的散文(杂文?)作品,如《棕皮手记》。

这首诗便是其“作品67号”,我是在1985111日的《中国青年报》上读到的。“跟着别人议论二十八位文学家”那篇文章中误记为《中国青年》杂志了。贴在下面,与大家共赏:

作品67号

于坚

人活着
不要老是呆在一间屋里
望着一扇窗户
面对一只水杯
不要老是挂着一把钥匙
从一道门进去又出来
在有生命的年代
人应当到处去走走干干
你才不会发胖
不会得高血压床头摆满药瓶
人应该用过数不清钥匙
敲开数不清的门
沉默之门 羞涩之门
人应该进出过许多房间
应从一片风景进入另一片风景
和一些手紧握又和一些手分开
和一些语言交融又和一些语言疏远
盖栋房子 写篇小说 做笔生意
或者当当兵 开开车 打打杂
从一个站到另一个站

生命有无数形式 活法不止一种
在一些地方 你可以停一停
呆上三两年
在另一些地方 你看看
脸在窗口一闪而逝
你可以去看看高山 平原
看看大河之源 大海之湾
看看城市和山区
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一样
看看海上的船和河上的船
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一样
看看这个人和那个人
这群人和那群人
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一样
这样做没有什么目的
好处也说不太清
只要你活着 就该到处走动
生命有无数形式
活法不止一种

博主:请注意,“生命有无数形式 /活法不止一种”在诗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排在一行,第二次分为两行。我想,于坚肯定是有意为之。他其实是用排列的形式来诠释内容――内容有无数形式/表达不止一种。

有意思的是,于坚在诗里提到了语言的交融和疏远(它们与翻译密切相关)。他说“生命有无数形式 /活法不止一种 ”。这与Bateson先生对生活的看法也很接近。

    在我的笔记本上,这三条内容相距很近。巧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62352.html

上一篇:管理学中的忽悠
下一篇:[转载]“中国古典文化赋予我内在力量” ——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收藏 IP: 219.142.141.*| 热度|

12 王鹰 蔣勁松 张星元 井然哲 许培扬 李泳 肖建华 刘钢 钟炳 陈湘明 anonymity lao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