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的“消极关怀”(外二则)
武夷山
历史学的“消极关怀”
陈少明在《开放时代》2000年第1期发表“跨世纪闲语”,文章说:
历史学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消极关怀”。它会提醒众人,在遥远的过去和不太遥远的过去,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过哪些丑陋的、令人恶心的现象,我们应该努力避免重复它。
博主:如果这种历史学观是合适的,那就意味着:将过去导致成功的因素复制到当下,不一定能导致现在的成功;但是,将过去导致悲剧的因素复制到当下,则必然复现悲剧。这是社会生活中的又一种不对称。我以前讨论过的三种不对称见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184。
知识分子适合于办三件事
同一期《开放时代》上还发表了谢泳的文章,“没有安排好的道路”。他说:
知识分子能做什么事呢?我以为最好做这样三件事:一是办大学,二是办出版社,三是办报纸。
博主:朱清时去深圳办大学了,我们衷心祝愿他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这是朱清时办学的根本依据。办出版社和报纸,目前还没门。 尽管《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是,第二十二条又说“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此处,潜在地把“国家”规定为出版的主体,尚未为民间出版留下空间。
我们甚至可以说,允许知识分子办这三件事了,则说明社会更加和谐了;反过来说,知识分子能办这三件事,则能推动社会和谐的进程。
观察问题的历史视角
本同志在讨论SCI用作评价工具的功与过时,多次阐述这样的观点:与过去上司“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评价实践相比,重视论文发表篇数已经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同样,我们在为地球生态系统崩溃的前景忧心匆匆的时候,容易过多地批评技术的问题,而忘记了技术的历史功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田纳西的一位农民在教堂聚会时讲了这样一番话:
兄弟姐妹们,我想告诉你们这一点。天底下最大的事,莫过于在你的心里有对上帝的爱,天底下第二大的事则是在你的家里有电。
(出处:Robert Samuelson, The Internet and Gutenberg, Newsweek, Jan. 24, 2000)
在那个时候,你若说:为了保护生态最好少发电,那这位农民兄弟一定跟你急。所以,我们要时时记住古人的教训,过犹不及呀。
在国庆之际,强调历史视角尤其必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