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朋友的一次讨论(2020)
武夷山
文章写得不错。做几点评论;
1. 从来没人真的把循证决策看得那么重吧。主要因为:
——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你已谈到)。能否将不确定的知识作为证据?(如GMO的安全性);
——决策需要及时性。决策有时间节点,根本来不及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证据,即使它们存在;
——证据的实际可获取性。经常,获取证据的成本太高,无法承受;
——被决策影响的公众的异质性。比如极少数的百姓坚决拥护GMO,极少数坚决反对,大多数有条件地支持或反对,其间模式众多。那么,科学家怎么把握公众的态度,从而掌握“证据”?
2. 英国开头的那一套做法,我觉得不是循证决策,而是打心理战。他们的一些百姓习惯于“反政府”。我国某学者曾与外国学者讨论XX 功问题,外国学者问“邪教”的定义。我国这位学者谈了几条对邪教特征的认识,其中有一条是“反政府”。那位外国学者呵呵言道:反政府很好啊,我们都反政府的啊。
如果英国政府一开始就提出lockdown(封控)措施,百姓要闹翻天。用群体免疫的说法一吓唬,大家自觉不出门了,于是,实际起到了lockdown想达到的效果。
3. 今后还是需要循证决策的,但是,要用heuristics(启发法)的思路来确定需要什么样的证据。比如你提到的ICU病人数就是一个不错的指标。我曾经讨论过启发式方法,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104.html
意见供参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