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校友通讯》文章:沉痛悼念冯端院士

已有 5292 次阅读 2020-12-17 15:44 |个人分类:科林散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博主按:冯端院士于2020年12月15日去世,享年98岁。冯先生的夫人陈廉方是中央大学附中(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前身)1945届校友,故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校友通讯》微信版总1113期(2020年12月16日)发表了校友会副会长徐祖云老师的以下悼念文字。


沉痛悼念冯端院士

 



沉痛悼念!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南京大学冯端院士逝世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金属和晶体材料学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五届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首任院长、物理学院教授冯端先生,于2020年12月15日19时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岁。

 

 

图片

冯端院士1923年7月23日出生于江苏苏州,1942年至1946年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194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并以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冯端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兼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国家科委重点项目“若干功能晶体的试制与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激光晶体与非线性光学晶体的探索与研究”学术领导人、国家科委攀登计划“纳米材料科学”首席科学家。冯端院士推动了纳米材料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物理学和材料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奖。

 

 

图片


 

冯端院士撰写了《金属物理》《材料科学导论——融贯的论述》(2002年)《凝聚态物理学新论》等在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专著,以及《熵》《漫谈凝聚态物质》等科普书籍,惠及大众。这些著作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项。冯端院士筚路蓝缕,历尽艰辛,创建并领导了“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确把握学术方向,成果突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该实验室在历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均名列前茅。他重视培养和引导后进,推动了一大批中青年学术人才脱颖而出,建立了强有力的学术梯队。他主持的“凝聚态物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荣获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冯端院士领导了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无法替代的卓越贡献。

 

冯端院士因其科学研究的卓越成绩,荣获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1999年的陈嘉庚数理科学奖,国际编号为 187709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为“冯端星”。

 


认识冯端院士缘于编辑《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诗选》。2011年初为庆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10周年华诞,我受命主编此书。不久,1945届陈廉方老师寄来她的诗作。此书于201211月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图片


书中收陈廉方老师的诗作如下:

陈廉方诗

陈廉方(1927---   ),女,1945届。南京三中退休教师。19554月与南大物理系冯端教授结婚。

 

          如梦令  步李清照韵

钟阜雨狂风骤,千树樱花顿瘦。试问赏花人,却道花雪铺绣。知否,知否?应是清香依旧。

20033月底4月初,冯端参加在南京东郊举行的“中---德团簇与纳米颗粒国际会议”,住国际会议大酒店,位钟山之麓,紧邻樱花园。330日,风和日丽,下午便去樱花园一游,但见千树樱花盛开,花团锦簇,倘佯树下良久。讵料31日下午忽而钟山风雨起苍黄,一夜风劲雨骤。41日上午雨止,我们急趋樱花园,只见落英缤纷,如霜似雪,浅覆绿茵,另是一番景色。一时兴起,遂步李清照《如梦令》,字斟句酌,拼凑一阕以自误。

    冯端,19234月生于苏州,祖籍浙江绍兴。19467月毕业于中央大学理学院物理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9年该校更名为南京大学后,历任物理系副教授、教授及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系博士生导师。1984~1988年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1985年起任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七律   谒孝陵

偶往城东谒孝陵,潇潇风雨再登临。层阶苔滑相扶掖,烟树迷蒙共赏评。

耄耋老翁犹壮健,古稀衰妪仍轻盈。同舟共济卌八载,苦尽甘来庆太平。

我们虽是长期居住南京,但也廿余年未去明孝陵,遂于4月下午趁会议间隙,就近重游明孝陵。不料中途遇雨,但我们仍相互搀扶,奋力登上最高楼台。雨中远眺,烟树迷蒙,别有一番情趣。于是二人沉思低吟,诌诗七律一首。

 

《蝶影翩翩》汉译:冯   陈廉方

             译者的话

  手头这本Max Svabinsky的画册《蝶影翩翩》,经捷克诗人Frantisek Hrubin配诗,再经Daphne Rusbridge英译,1954年由捷克斯洛伐克Artia出版社出版发行。当年我们便从南京外文书店购得此书,时值我们缔缘之际。后虽经文革浩劫,此书未遭损毁,但长期搁置书架之上未曾翻阅。五十五年后,2008年、2009年夏季,我们两度赴西天目山避暑,便将此书随身携带。

    浙江西天目山气候凉爽,空气清新,风景幽美,实为避暑休闲之佳处。冯端撰写的一部《凝聚态物理学》下卷尚未完稿,遂在此幽静的环境中奋笔疾书。而在停笔休息时,我们便阅读欣赏《蝶影翩翩》书中的画与诗。在西天目山区,日间,常会闪过翩翩蝶影,流光溢彩;黄昏,红蜻蜒低空盘旋;入夜,飞蛾扑灯,金龟子,花姑娘,天牛和一些不知名的大小昆虫穿门人户;我们仿佛置身于Max Sv-,abinsky的画中,岂非天意使然乎?我们便萌生译书之念。

但甫一动笔,便遇到困难与疑惑:困难是我们无法找到配诗者的原文(捷克文),即使找到,我们也不懂,故无法与英诗比照;疑惑的是诗中忽而为蝶,忽而为我,甚为迷茫,恍惚不解。一日,廉方悟及庄周之梦为蝴蝶;冯端亦想起戴望舒“我思想,故我是蝴蝶……”富有哲理与幻象之诗句,茅塞顿开,从而译来便得心应手。

    英译诗中有几首掺杂一些个人情绪,与原画不甚协调,可能与当时捷克的政治环境气氛有关,我们也只得直译,不作改动。

    美国诗人Robert Frost曾说:“诗乃是在翻译中所损失掉的东西。”这本画册上的诗,经过两次翻译,如果尚能保留原诗些许韵味,提供亲友阅读消遣,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也,……不知周也。俄而觉,则遽遽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庄周(B.C.369-286)

    《齐物论》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万年后小花的轻呼

    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

    来振撼我斑斓的彩翼。

    ——戴望舒(A.D.1937)

 

    《蝶影翩翩》英汉对译选

 

    你在何处,翩翩蝶影?

    我曾为双翼丰满而欣喜。

    而今我已幡然彻悟,

    将上下求索生命的真谛。

Where are you, butterfly moments,

When wings工had thought to possess?

To-day a changed being工stand here

From life deeper meaning to wrest.

  

我原是隻取悦人们的彩蝶,

  但人们却惊破了我的安宁。

  飞向未来,以高亢的歌声,

  迎接自由时代的来临。

Then工served only the pleasure

Of man, whose step frights you from

    play.

And winged the future that waits him

Whose song soars to greet freedom's

    day.

 

    调皮的彩蝶呀!曾记否?

    整个大地都在谈婚论嫁。

    当爱情复苏的春天里,

    内心热情进发,其速无以复加!

  Frolicsome butterfly wings-you bear

  The memory of times when the earth

    was wed

  Which, as love wakes in the springtime

    gay.

  Bursts from the heart, by longing sped.

 

  纵使有雄鹰矫健的翅膀,

  也终归要向大地回归。

  蝶儿的信念是何等幼稚,

  难道不知往昔一去不复回!

And had工eagles' wings,工must still

Return to earth at last.

Foolish the faith of the butterfly.

Who heeds not what is past.

 

    粉翅上闪烁着晶莹露珠,

    倩丽的蝶儿,你啜饮蜜酒。

    酿自绿苜蓿与繁花,

    心迷神荡,一醉方休。

On wings that glitter with dewdrops

    bright

Butterfly, sipping the honeyed mead

Of the clover green and the heavy-laden

Chalice of flowers that fires the head.

 

    回来吧,生命啊!曾一度

    颤抖飘荡于蝴蝶的翅膀。

    让你的美丽重新点燃,

    别将才华虚耗在琐事上。

Come back, oh life, to us who once,

Fluttered and flitted on butterfly wings.

Spread out your beauty to fire again

Our talents wasted on trifling things.

 

         选自冯端  陈廉方译《蝶影翩翩》

因陈廉方老师的诗中有与冯端院士合译的诗,于是知道毕业于苏州中学的冯端院士也酷爱写诗。2019年重阳节前《现代快报》就此发表了一篇专题通讯如下:

爱情最美的样子 97岁院士为92岁妻子写诗一写就是65年

现代快报讯(记者 宗青)2019年重阳节前夕,在南京市栖霞区五马渡的一家养老院,现代快报记者见到了冯端院士和他的夫人陈廉方。“冯先生今年97岁了,我也92岁了,在这里生活得很好。”陈廉方向记者介绍道。去年10月,他们住进这家养老院,这里环境清幽,服务也到位。

图片

由冯端夫妇翻译的配诗画册《蝶影翩翩》

房间临湖,书桌上放着不少书,其中有一本名为《蝶影翩翩》的画册,册子中配的中文诗由冯端夫妇翻译。冯端在学术上成就斐然,文学和艺术方面的造诣也同样精深,对诗词尤其钟爱和擅长,为夫人写了一辈子诗,更是传为一段佳话。

理工男的浪漫,将对妻子的深情写在诗里

年过九旬的陈廉方,看上去只有八十出头的样子,在住进养老院之前,她和家里的阿姨负责照顾丈夫的日常生活,结婚60多年,她始终尊称丈夫“冯先生”。这位冯先生正是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退休教授——冯端。

图片

间的墙壁上挂着夫妇历年的合照

一串响当当的头衔,让人很难将这位物理学泰斗与写诗的浪漫丈夫联系起来。

前不久,冯端和陈廉方夫妇所居住的养老院还为他俩庆祝了“钻石婚”。冯端和陈廉方在1955年结为夫妇,至今已是第65个年头。而冯端为夫人写了几十年诗,更是传为一段佳话。他们原先居住在南京市鼓楼区湖南路街道南秀村社区,社区书记甘玲向记者介绍说,这两位老人的故事,这里很多居民都知道,非常地羡慕。

图片

养老院为冯端夫妇庆祝“钻石婚”

陈廉方是知识女性,曾在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任教,之后因故离职,从此挑起照料全家七口人的重担,并帮助丈夫完成了许多文字方面的工作,当起“秘书”,一当就是几十年。“为他誊稿画图,那时没有电脑,全凭手写笔绘。”她对此甘之如饴。

已记不清冯端为自己写过多少首诗,但是在陈廉方心里,有两句诗记得特别牢,那就是“休云后湖三尺雪,深情能融百丈冰。”这首诗写于1954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两人相约去玄武湖看雪景。看到远处一片白茫茫,玄武湖的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冻,冯端即兴吟下一首诗。

陈廉方担心记者不明白“休云”二字的意思,特地用纸笔写下来,细心地解释,“休云”的含义是“不要说”,后湖则是指玄武湖。“后来看南京气象局对本地历年冬天气温的统计,1954年冬创最低记录,但是当时我们不觉得冷。”

因为诗歌更因为爱,夫妇携手走过65个年头

挽着手,这对夫妇走过许多地方。因为新婚度蜜月时曾在太湖蠡园看过一树盛开的樱花,此后每年的结婚纪念日,只要在南京,冯端夫妇都会结伴出门看花。在分隔两地的日子里,则以书信互致音讯,冯端给陈廉方写过的很多诗,也是在信里。

1985年,冯端与陈廉方结婚三十周年,冯端写下:“忆昔初会日,娟娟悦心意。始恨相见迟,姻缘从而缔。伉俪三十载,濡沫共相依。秋实继春华,晚霞犹靓丽。白首同偕老,恩爱岂容疑。”

1990年的结婚纪念日,冯端在北京写了很多首诗,其中一首,“人海茫茫觅知音,欲寻佳丽结同心。甚喜卿卿具慧眼,能识璞玉藏纯晶。”

2005年春,冯端夫妇游天目湖,冯端即兴作《庆金婚》:“长忆人间四月天,樱花垂柳记良缘。五十年后牵手游,皓首深情似当年……”

图片

冯端夫妇2011年摄于南京梅花山

2015年4月1日,逢冯端与陈廉方“钻石婚”,夫妇合作一首《钻石颂》,其中几句:“六十春秋恩爱笃,双双执手难关渡。而今白发同偕老,朝朝暮暮永相濡。”

一生与诗相伴,让这段婚姻超越了烟火世俗,充满浪漫。60多年前初相识时,冯端就赠送陈廉方两本诗集,“是《青铜骑士》和《夜歌和白天的歌》。”她一直记得。如今俩人都已近百岁,因为这很多的诗和无限的爱,虽然经历过不少艰难的人生时刻,但是冯端夫妇始终恩爱有加,相互欣赏和扶持。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在陈廉方的书桌上,放着一本封面图片为蝴蝶起舞的画册。她介绍说,这本画册的作者是Max Svabinsky,捷克诗人Frantisek Hrubin 为画配了诗,再经Daphne Rusbridge翻译成英文版。因为太喜欢了,所以10多年前在浙江天目山避暑时,他们夫妇合作翻译了这本小画册里的英文诗歌,并以《蝶影翩翩》作为书名,自费印刷了百余本,赠送给亲朋好友。

胡复孙也获赠了这本《蝶影翩翩》,他的祖父胡焕庸曾在冯端就读的苏州中学任校长,父亲与冯端夫妇也相熟。2015年,冯端和陈廉方在先锋书店庆祝钻石婚,胡复孙特地赶去,在人群中听两位老人朗诵了他们自己创作的《钻石颂》,“非常羡慕他们的浪漫,尤其是冯先生还是学理科的。”

热爱文学和艺术的大师,将诗歌融于一切

冯端自幼爱看书,尤其爱读诗,高中后开始阅读一些新诗和译诗,进入大学后,读到更多的西方诗歌。在《诗缘》一文中,冯端写道:与诗结缘,乃人生至美、至乐、至快事。

在《冯端传》一书中,作者冯步云提到,在冯端所著的《凝聚态物理学》英文版(上卷)中,每一篇文章的开头,他都引用与本篇内容相关的诗句或格言,用诗歌诠释物理现象。“像波涛滔滔不息地滚向沙滩,光阴也分秒必争地奔赴终点。后浪和前浪不断地循环替换,前呼后拥,一个个在奋勇争先。”在《不同结构中波的传播》一文的篇头,冯端引用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几句。

图片

放在书桌上的照片

现在,冯端还是爱看书。现代快报记者见到老人时,他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沓杂志,手里拿着一本校友通讯录在翻看,看着还笑出声来。养老院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位眉毛弯弯的慈祥爷爷总是在看书,大家都很喜欢他,在准备吃午饭的间隙,就陪他一起聊聊天。

陈廉方一直记得,刚认识时,有一次在冯端的宿舍见面,“(他)用热水瓶中温吞的开水为我沏了一杯茶,到我临走时茶叶始终未泡开。”半个多世纪过去,这个可爱的小细节仍然鲜活。在生活中不拘小节的冯端,为妻子写诗时却格外讲究,“如果觉得写得不好,冯先生会一遍遍重写,挑最好的一首寄出。”陈廉方说。

因为一段美好的婚姻,岁月对于冯端夫妇而言,是真正的静好。重阳将至,晚辈和学生们纷纷前去探望,无不羡慕这对老人的爱情。

(编辑 郭子煜)

图片

2019年4月11日下午,许祖云去五马渡浪诗长青藤养老院拜望陈廉方老师与冯端院士。

2019年10月,冯端院士与陈廉方老师移居位于马群的银城君颐东方护理院。

 

图片2020年4月1日冯端院士与陈廉方老师结婚65周年纪念日,南京大学原校长蒋树声与夫人赠送鲜花到君颐东方冯、陈二老居室致贺

图片

 2020年5月23日,南师附中入住君颐东方活力公寓的校友拜访入住君颐东方护理院的冯端院士与陈廉方校友。前排左起:陈廉方老师(1945届,中大附中(青校))、冯端院士(陈廉方老师的老伴),后排左起:王党生(1966届初中)、张萌谷(1966届,王党生的丈夫)、许祖云(1958届)、陈尼南(许祖云的老伴)

 

图片2020年9月30日,迎国庆、中秋双节,君颐东方花车表演中冯端院士与陈廉方老师

图片

2020年10月1日上午,君颐东方升旗仪式上,冯端院士与陈廉方老师与入住君颐东方的南京大学退休老师合影

 

图片

2020年11月2日,南师附中校友会部分老师到君颐东方拜访冯端院士与陈廉方老师

 

 

图片

2020年11月15日,南师附中退休高级物理老师秦炘到君颐东方拜访冯端院士与陈廉方老师

图片

2020年11月23日,应陈廉方老师微信语音要求,去809邀袁根清教授前往护理院301探视冯端院士。之前,我请袁教授听了陈老师恳请他出诊的录音。袁教授笔录要点,与我商量三条:1,依靠南大院士办公室。2,尽快去鼓楼医院就诊。3,由医院负责护理,陈老师只管监督即可。袁教授听诊并触摸冯院士下肢肿胀,明确了三条建议。陈老师表示感谢,说已与女儿说好明晨九天送鼓楼医院。我们也放心了。

冯端院士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后,南京大学医学院原党委书记、1968届初中校友宋小苏12月2日晚微信我:zuyun:许老师您好。向您报告。冯端先生病情发展比较严重,昨天已转到ICU病房。鼓楼医院ICU我们有两个毕业生在里面都是主任,我已拜托他们对冯先生要更多的关注尽心照顾。当然南大校方也是很重视的,会与医院沟通。我也把拜托两位主任的情况告诉陈老师了,她如果有什么事情好去找。冯先生年纪太大了,情况不容乐观。努力吧。冯先生是国宝级人物,陈老师又是我们前辈校友,这些都是应该做的。

今天宋小苏发来微信:惊悉冯端先生仙去,我们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导师,不仅是南京大学的损失,也是中国物理学界的损失!

我立即微信陈廉方老师:陈老师:惊悉冯端院士仙逝,不胜哀悼。敬希节哀顺变,多多保重!许祖云

 

图片再次拿起冯端院士与陈廉方老师2020年6月在君颐东方护理院301签名送我的《冯端传》,其情其景如在眼前。冯端院士以98岁高龄仙逝,给94岁高龄的爱妻陈廉方老师与敬爱他的弟子们带来无尽的哀思……

冯端院士千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62914.html

上一篇:域外新书——白板:对人性的现代否认(2002)
下一篇:39个国家科学传播的得与失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3 杨正瓴 王安良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