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美国国家科学院体系的“科学艺术相聚夜”活动 精选

已有 5335 次阅读 2020-10-19 07:31 |个人分类:科文交汇|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美国国家科学院体系的“科学艺术相聚夜”活动

武夷山

 

    美国国家科学院体系(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院)下设了一个文化计划,即Cultural Program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 CPNAS

    2011年开始,该计划在首都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市)持续开展了月度沙龙活动,名为Art Science Evening Rendezvous D.C.科学艺术相聚夜,简称DASER)。活动的主题多种多样,有时是配合国家科学院举办的艺术展览的主题来组织相关讨论,有时是通过艺术视角来阐释国家科学院系统所发表的科技报告的内容。一般做法是在数人演讲之后开展讨论。沙龙之后安排一场招待会,与会者还可在此继续交流,结识新朋友。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之后,沙龙活动转移到线上举行。也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吧,以往,只有华盛顿市的居民才有机会到现场参加活动;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的人报名参加了DASER活动。线上沙龙活动改称为“DASER实验”,因为尝试了一些新做法,例如事先把有关资料发给线上参会者学习,使沙龙上的讨论取得更好的效果。

    20201022日,DASER活动将继续在线上举行,沙龙题目是The Poetics of Mathematics and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on(数学诗学与合作过程)。报名页面见https://www.eventbrite.com/e/daser-experiments-the-poetics-of-mathematics-tickets-124411354711?aff=NAP&utm_source=NASEM+News+and+Publications&utm_campaign=6aa6d3a79c-DASER_Poetics_Math_2020_10_15&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96101de015-6aa6d3a79c-103093213&goal=0_96101de015-6aa6d3a79c-103093213&mc_cid=6aa6d3a79c&mc_eid=e08e71ac46

    这场科学艺术相聚夜有三位演讲者。

    第一位是 Rainbow Fletcher,她是舞蹈家、编舞,也是她本人于2014年创立的一家当代舞蹈公司的艺术指导。作为编舞,她善于将高明的艺术作品“伪装”为娱乐产品,寓雅于俗。除了舞蹈,她还随Uoon Choi大师学习跆拳道,拿到了跆拳道黑带。

    第二位是Dylan Rieck ,他是波特兰的一位大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师。他已经在美国各地和15个国家的近千场音乐会上进行过演奏。作为作曲家和编曲家,他拒绝条条框框,将许多音乐类型融为一体。作为演奏者或编曲,他出现在40多张不同音乐风格的专辑中。

    第三位是 Michael Schultheis ,他原来读的是数学与工程专业,目前在西雅图做艺术。他开发了一种方法将方程式可视化。200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为他举办了艺术作品展,题为“摆线”,展出的是他的一系列油画作品,其创作灵感来自国家科学院Fred Kavli礼堂的结构。他在美国各地举办过60多场个展。在从事艺术创作之前,他在康奈尔大学教过书,在微软公司做过工程项目。

    科学艺术相聚夜活动的主持人是JD Talasek,他是CPNAS计划的主任。他拥有美国特拉华大学摄影专业的艺术硕士学位和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博物馆学硕士学位,在组织跨学科、跨领域交流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关于DASER沙龙,他说道;“我们见证了艺术人文领域的实践者和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STEM)领域的专业人员对于相互对话有越来越强的兴趣。但是,存在着一些障碍,比如缺乏共同的语言,不同实践领域和探索领域之间的同理心还有待培养”。

 

    下面是以往开展过的几次DASER活动的主题的例子。

20141016日,“技术与创造力”;

2018920日,“艺术与大脑”;

2019321日,“表现不可见的事物:探讨艺术与科学中的包容性”;

2019516日,“运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54874.html

上一篇:迈克尔.施拉格读什么?
下一篇:戴维.皮特 读书单子沉甸甸的
收藏 IP: 219.142.146.*| 热度|

10 晏成和 刘玉仙 杨正瓴 许培扬 李毅伟 史晓雷 梁洪泽 王可骞 李兆良 王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