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78件文物细说苏东坡

已有 3096 次阅读 2020-9-14 17:02 |个人分类:东鳞西爪|系统分类:博客资讯|文章来源:转载

 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重磅推出

78件文物细说苏东坡

北京晚报 | 2020年09月14日


  如果邀请一位古代诗人秋游,您会选谁?悲观的杜甫,不时癫狂一把的李白,还是少年成名的王维,恐怕都不如人间至味苏东坡,顺境他能讲究,逆境他能将就,他说,“诗酒趁年华”。

  如今,一场“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78件文物精品邀您穿越千年,对话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说,藏品的时代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以文物为载体、以展现苏轼艺术造诣与其人格风范的展览,在故宫尚属首次。

  展厅里,苏轼的悲欢离合从“胜事传说夸友朋”“苏子作诗如见画”“我书意造本无法”“人间有味是清欢”四个单元娓娓道来,他的朋友圈与后世“粉丝”为他而作的作品也悉数亮相。

  其实,无论秋游您想邀请谁,目的地不妨选故宫,进午门往东,海棠深处,苏轼等您。

  观展亮点

  苏东坡的朋友圈

  点“赞”爱好者

  展厅里,一幅“苏轼朋友圈”的网状图夹杂在古书画中格外显眼,除了苏洵、苏辙等直系亲属外,王安石、米芾、黄庭坚、司马光、欧阳修等历史名人纷纷亮相。故宫博物院书画部馆员郁文韬说:“每一位都值得单独办特展,但这一次他们的作品全都是为了衬托主角苏轼。”

  参观展览,就像是在翻看苏东坡的“朋友圈”。有个有趣儿的现象,他颇喜欢“点赞”。

  苏轼给老师欧阳修点过“赞”,夸他的字“用尖笔作方阔字,膏润无穷”。展厅里,欧阳修代表作之一的《灼艾帖》展出,内容讲述的是对友人病况的关心。

  至于蔡襄,苏轼算是跟着欧阳修点的“赞”。展厅里,这位“双赞”获得者的作品《京居帖》展出。这也是一封写给友人的信,前半部以行书为主,逐渐转成草书,体式自然流动。

  苏轼还给自己点过“赞”。比如他在写给友人的信里骄傲地夸自己“独于文人胜士,多获所欲。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之”。这里提到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也被后人称为“苏门四学士”。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黄庭坚,而展厅里他的《君宜帖》也亮相了。这件作品算不上黄庭坚的代表作,但却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苏轼《寒食帖》题跋外,黄庭坚唯一一件直接提及苏轼的墨迹。他在该信末尾附言称“东坡诸书一借”。

  “损友”不留情

  和大家的朋友圈一样,苏轼也有“损”人的时候。展厅里有一件展品是由双帖组成——《新岁展庆帖 人来得书帖合卷》,这是他写给陈慥(字季常)的书札。

  说起陈季常,可能有人会摇头表示不认识。但提起“河东狮吼”恐怕很多人就能想起来了。当年苏轼在黄州时经常拜访好友陈季常,凑在一起吟诗论文,把酒言欢。陈季常的妻子不免心中恼火,可又不方便去外室,于是就在门窗外以木杖大声敲击墙壁,“叫停”宴席。苏轼还专门写了一首“损友”的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不过显然朋友之间并未因此产生芥蒂。此次展出的两件作品中,《新岁展庆帖》是相约陈慥与李常(字公择)同于上元时在黄州相会之事;《人来得书帖》是为陈慥的哥哥伯诚之死而慰问陈慥所作。二帖自然流畅,姿态横生,秀逸劲健,是苏轼书法由早年步入中年的佳作。

  当然,苏轼也能欣然接受被“损”。苏轼倡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艺术理念。通俗点儿说,就是有那份感觉就够了。他的字,形偏“肥扁”,被黄庭坚曾经笑称像是“石压蛤蟆”。苏轼倒也不恼,回“损”戏称黄庭坚的字是“树梢挂蛇”。

  帝王“粉丝团”

  苏轼去世后,“粉丝团”却日益壮大,名人无数,甚至不乏帝王。连雍正都一笔一画地书写过《苏轼词轴》。

  展厅里还有一件青玉苏轼游赤壁山子,表现了苏轼第一次游赤壁的情景。工匠巧妙地利用玉石本身的皮色和绺裂随形施艺,一面表现出高远的峰峦,空白处刻苏轼《赤壁赋》;一面山壁下一汪碧水,一只仙鹤高飞,苏轼和朋友坐在小舟上,随波而下。右侧琢隶书乾隆诗《阗田玉赤壁图》。

明拓苏轼书醉翁亭记

观展解码

  认识苏东坡

德化窑 白釉人物像

  东坡戴着东坡笠

  认识一个人,先从外貌开始。展览的开门文物就是一件德化窑白釉人物像——一位老者坐在矮凳上,低头沉思。说明牌上写:其相貌与衣着的特征和传世的苏东坡像有相近之处。

  人像旁是一张苏轼的“黑白证件照”——清拓东坡像。相传,这是宋代刻本,残石清末在扬州被发现。这张像端严整肃,也反映出后世对于苏轼的崇拜。

  往里走,苏东坡的形象多次出现。其中,宋人《赤壁图页》“抓拍”了他泛舟赤壁的场景。此图取南宋时期流行的“一角半边”式构图,以类似特写镜头描绘了苏轼与友人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情景,并着力表现了水纹,显示出这一时期赤壁题材绘画与“水图”相结合的特点。而这带来的“遗憾”是,惊涛千堆雪,苏轼的脸有点小。

  苏轼最清晰的样子出现在明代朱之蕃的《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上。这幅苏轼笠屐像所据粉本传为苏轼友人李公麟之作。晚年,苏轼被贬海南时,曾在访友途中遇雨,他就向农人借来斗笠和木屐。略显怪异的打扮,引得大家争相笑看,而苏轼坦然处之。后来,百姓们干脆管这款帽子叫东坡笠,并沿用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画是展厅中压轴出场的一件。画中,苏东坡恰处人生逆旅中,作为行人的他神态放松。郁文韬说,此画是1949年以来首次公开亮相,表现了苏轼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生活态度,此类笠屐像也成为后世在描绘苏轼形象时的一种经典范式。

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

  苏东坡的“被代言”

  如今的明星会遇到形象被冒用的苦恼,而苏轼作为古往今来热度不减的大“IP”,当然也遇到过“被代言”的事儿。

  展厅里就有一幅明代仇英《人物故事图册之“竹院品古”》图。画面上,三位文人雅客坐在庭院里,品鉴古玩字画的场面。其中一人的衣冠状貌与苏轼相近。

  郁文韬解释,由于后人对苏轼的仰慕,很多逸事也被附会在苏轼身上。而北宋时文人士大夫盛行品鉴古玩,苏轼及其友人王诜、李公麟、米芾等以鉴古知名。当明代晚期古玩鉴赏之风重兴之时,便出现了一种以“东坡品古”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仇英这幅便是其一。

  在展厅里逛一逛,苏轼手捧砚台的画面、苏轼参加“茶话会”的样子等也都可以找到。

清昇平署抄本《赤壁赋岔曲》

  多知道点

  “呵呵”的创造人?

  据统计,苏东坡留下了大约一千封书信,短则十余字,多则上百字,其中使用了“呵呵”四十多处。

  您不妨在展厅里仔细寻找,能否在字里行间找到类似的趣味。

  苏轼亲笔写的展览题目

  此次展览,“苏轼”被邀请来给写标题。故宫介绍,“千古风流人物”几个字分别从《答谢民师论文》、《姑孰帖》(本次展览展品)、《前赤壁赋》中收集而来,均为苏轼本人所书。

  观展提示

  展期:至10月30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文华殿

  票价: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可免费参观

  本报记者 刘冕 制图 张存

  本报记者 和冠欣 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50538.html

上一篇:关于科研评价的一点点考虑
下一篇: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关于科技部工作思路的讨论意见汇总(2001)
收藏 IP: 1.202.114.*| 热度|

3 杨正瓴 郁志勇 谢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