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假信息为何横行?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9年8月16日)
■武夷山
2018年末,词典网站Dictionary.com宣布2018年度词汇是misinformation(虚假信息)。该网站的语言学专家还解释了为什么选择misinformation而不是disinformation(往往特指政府机构散发的虚假信息)。Misinformation指散布传播中的虚假信息,不论散播者有没有误导的动机。
2019年1月,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Cailin O’Connor和James Owen Weatherall的著作,The Misinformation Age:How False Beliefs Spread(本文作者译为“虚假信息时代:错误信念是如何传播的”)。Cailin O’Connor女士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逻辑学与科学哲学系副教授,James Owen Weatherall是Cailin O’Connor的同事,逻辑学和科学哲学教授。他俩还共同承担着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一个项目——“共识、民主与公众理解科学”。
该书试图回答一些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比如“另类事实”的社会动力学,即为什么说你相信什么取决于你认识谁?为什么要在意真实的信念?为什么被证实为错误的信念还在大肆传播,尽管这些错误信念会给笃信者带来不好的甚至是致命的后果?他俩争辩说,导致错误信念持续传播的主要是社会因素,而不是个人心理。
书中写道:“我们生活在虚假信息时代——操纵舆论、大肆营销和信口雌黄的时代。”由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广泛渗透,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会受到假新闻和舆论操纵之害,后果很严重,因为“如果你根据错误的信念做决策,这些决策就不可能产生你所期望的结果”。身陷这个时代无法自拔,他俩就想弄清错误信念得以传播的主要机制是什么样的。
两位作者仔细考察了虚假信息风行这个现象的方方面面。其实,虚假信息并非什么新事物,历史上屡见不鲜,只是这几年愈演愈烈了。
例如,1898年2月15日,停靠在古巴哈瓦那港的美国缅因号战列舰发生爆炸并沉没,舰上人员365人中的260多人丧生。爆炸后,美国舆论大哗,指责西班牙策划了这个爆炸惨案,尽管这个指责没有任何依据。这一指责成为西班牙—美国战争的导火索。
又如,2016年,一则假新闻在美国广泛传播,说有一个玩弄娈童的犯罪圈子,涉案人物包括民主党的高层人物。这些玩弄娈童者的聚会地点是首都华盛顿市的一家披萨店,所以这次假新闻事件被称为“披萨门”。
两位作者梳理出历史上虚假新闻和虚假宣传事件高发的几个时期,指出这些事件不仅曾影响到总统大选结果,而且激发了杀戮狂潮,甚至挑起了战争。
书中还用相当多的篇幅讨论了误导性科学报道的问题。典型的例子有:一是在上世纪50年代,烟草业巨头公司拼命控制舆论,鼓吹吸烟无害甚至有益;二是当今,有人有意识地否定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
有些社交媒体将虚假信息横行归咎于算法出错,但本书的两位作者不这么看,他们写道:“最近几年来,对于Facebook、推特和谷歌平台上虚假信息的猖狂传播,这几家机构就该负责任。而且,他们最终也该为虚假信息导致的政治、经济和人员损失负责任。”
书中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而严肃的问题:“民主在假新闻时代还能延续下去吗?”按照他们的分析,错误信念的“生命力顽强”这一现象必须用社会力量来解释,那么,我们就得弄懂那些社会力量是如何发生作用的,从而找到有效遏制虚假信息的手段。并提出,为了对付虚假信息,首先要做的事是加强编辑审核、事实核查和对编辑队伍的投资。书中写到,我们的“挑战在于找到一种新机制,能够将体现着民主理想的那些价值给聚拢来,而不是听任自己被无知和舆论操纵所挟持”。
总之,本书资料丰富,分析透彻,为应对虚假信息提出了一些或许可行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报》 (2019-08-16 第7版 书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