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编辑《大家博友----纪念李小文院士博文集》而忙活----日记摘抄711
武夷山
2015年1月9日
今天《光明日报》XX发来她编辑后的稿子,加了小标题,调整了叙述顺序,去掉了结案率的例子,很显功力。......
1月12日
李小文1月10日去世,这两天大家都在写悼念博文。XXX坐夜车过来,7:30到达北京站,再乘地铁过来,与我讨论她今年的自科基金申请书。讨论完后,我请司机把她送到牡丹园的住处。与XXX落实了,他后天来给研究生讲一天的课。
1月13日
上午去科普出版社,商量纪念李小文相关图书的事宜。出版社社长苏青博主、吕秀齐博主等多人出席,参加讨论的博友还有:陈安、迟菲、王德华、苗元华等。李小文的博文集,陈安建议叫《大师小文》;博友纪念李小文的博文集,我建议叫《大家博友》。
1月14日
上午参加《中国软科学》定稿会。下午主持中科院地理所XX副研究员的报告会,他讲天地人网情报分析系统。XXX给研究生讲了一天课,“WOS数据下载实操及趋势分析”,他带的两个博士生(昨天刚拿到博士学位证书)充任助教。早上8:30开讲,中午在食堂吃饭,下午1点继续讲课,到5:10尚未结束,我就先离开了。
1月15日
昨晚、今天一上午和前半个下午都用来处理李小文纪念文集的稿子,一是确定收入哪些博文(在科普出版社预选过的稿件的基础上再挑),二是将入选博文分为三大类(李小文的弟子写的,与李小文关系相对较近的非弟子写的,其他人写的),并查找核实了部分作者的身份。还将我原来的一篇纪念博文(今注:即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58200.html)改写成本书的序。科普出版社的XXX在微信群(迟菲博主建的)中说,我“序”中的一些话可能太直白了些(意思是,某些官员可能不喜欢听)。
今记:最后定稿的“序”删掉了一些话,于是很“安全”,很“卫生”。
序
本书定名为“大家博友”,其含义有二。一是,李小文老师是我们“大家”的“博友”。科学网上与他结为“好友”的博友共有1814位,据陈昌春博主统计,拥有1800位以上“好友”的博主寥寥无几。更何况,还有很多人(包括在下)虽然与李老师没有形式上的“好友”关系,但彼此都是默认对方为好友的。二是,李老师是一位学术“大家”,但又是一位普通的“博友”,是科学网10万多实名注册博主组成的大家庭中的一员。英国亚瑟王开创了围绕圆桌安排坐席以示人人平等的传统,而互联网世界里不需要专门的设计,网民、博主之间天生就形成了平等的关系。李老师最看重的就是这种平等的关系。
我与李老师见过几次面,都是博友聚会的场合。他客气得很,居然当面称呼我“武老师”,折杀我也。他在自己的一些博文中,也时不时地这么称呼我,我拿他老人家一点办法也没有,其实这也是他生性幽默的一个具体表现。他的幽默不动声色,一如他平时的表情。一次聚会,在迟菲博主的主持下,我们和李老师一起没大没小地做过游戏。在游戏中,他平民式的幽默表现无遗,我们其他人都笑翻了,他表情依旧。
我怀念李老师这样的平民院士,他始终知道自己的分量,从不飘飘然。愿我们大家都能像他这样做人,这比升官发财要重要得多,也要困难得多。做人做到这个境界,平民本色就化为英雄本色了。
按照等级文化的“惯例”,怀念院士的文集,怎么地也得请另一位院士做主编吧。可是,我们这本书居然就由我这样一位普通博主担任主编。我们深信,李老师天上有灵,一定会眯缝着眼而颔许。
武夷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