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从敦刻尔克的评价想到的

已有 2536 次阅读 2017-10-30 09:0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从敦刻尔克的评价想到的

武夷山


   国庆放假期间,在北京西站附近东方光耀广场里面的影城看了美国故事片《敦刻尔克》。对于敦刻尔克这样的大事件,不同当事方肯定有不同的看法。

   敦刻尔克战役中,英国成功地撤离了约33万名官兵,约为丘吉尔当初估计能撤出数量的10倍。但从此次战役的伤亡数来说,德国是英国的一半。

   1940年6月1日的《纽约时报》报道说:

   “只要英语还在世上使用,人们说出“敦刻尔克”这个词的时候就会满怀敬意。在那个港口内,在一场失败之役的最后,前所未有的大火燃烧如同地狱,遮蔽着民主之魂的破衣烂衫成为掉落的碎片。敦刻尔克,战败然而未被征服,依旧光彩照人。她直面敌人,这一光彩是自由人骨子里的东西,希特勒无法控制。这一光彩深植于伟大的民主传统之中,它就是未来,它就是胜利。”

   而柏林出版的纳粹宣传杂志Der Adler(鹰)半月刊的一篇文章说:

   “对于我们德国人,“敦刻尔克”这个词永远表示历史上最伟大歼灭战的胜利。而对于待在那里的英国人和法国人来说,在其余生中,敦刻尔克都会使其回想起比任何军队经历过的失败更重的惨败。

   因此,兼听总是有益的。

   哈佛大学国际事务教授Stephen Walt说: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住在柏林,我观摩了东德的五一劳动节大游行,参观过东德的一些博物馆。我很吃惊地发现,年轻的东德人所学的历史和我在西方学的历史完全不一样。后来我逐渐地明白,我自以为我了解的东西并非百分之百正确的,当然,东德版本的说法也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这提示我,不同民族经常对历史的看法不一样,因为他们接触的历史叙事是相互对立的,而这一启示自此以后一直伴随着我。”

   美国女作家、电视主持人、美国中央情报局前秘密服务官员Amaryllis Fox说:

   我曾主持过世界各地当年打过仗的人之间的各种讨论,包括政府军、叛军和恐怖组织的战士。不管我见证了多少次,某种魔力总是能感动我,就好像亲眼看见传说中的咒语被解除了。两拨人,总是视对方为平面的漫画变形人物,在讨论中聆听对方表达同样的恐惧,同样的不安,同样的希望,同样的梦想。每人观点不同,但表情都差不多:眨巴几下眼睛,好像催眠咒语刚被解除,他们又能睁眼看东西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82985.html

上一篇:从全世界的书店走过
下一篇:我博文提及的“赵红州”
收藏 IP: 223.104.3.*| 热度|

2 李颖业 徐令予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1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