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台湾淡江大学的未来学教育可圈可点 精选

已有 6855 次阅读 2016-12-15 06:55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台湾淡江大学的未来学教育可圈可点

武夷山

 

    2016年12月8日下午,我拜访了来京参加中国软件技术大会的台湾淡江大学未来学教授陈瑞贵先生。陈教授在未来学教学与研究方面卓有建树,他送了我两本著作,一是《把握当下,前瞻未来----遽变未来的因应之道》(台湾晶冠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一是他与林志鸿先生合著的《未来学》(台湾华泰文化事业公司出版,1999)。这次见面是陈教授的弟子郭安定先生安排的。郭安定先生的简介可见百度百科词条。

    我向陈教授了解淡江大学的未来学教育状况,做了一点笔记,简介如下。

    

    淡江大学于1975年从国外引进未来学学科,开始了学科建设。“未来学”这个中文名称,也是该校最早叫出来的。多年来,淡江大学创办人、首任校长张建邦博士和淡江大学现任校长张家宜都为本校未来学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早在1983年,该校就创办了全球第一份中文未来学杂志《明日世界》。一开始,该校致力于大量引进国外未来学重要著作并译为中文。张建邦校长曾说,国际上的未来学著作,有多少采购多少,对这个学科的图书不存在预算限制。这一阶段的资料引进厥功甚伟。直到今天,淡江大学仍是全球未来学资料最丰富的机构之一。后来,学校不断出钱送教师去美国出席世界未来学会(WFS)的学术会议,开拓眼界,广交学界朋友。

    大约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几年间,该校加强了与世界各地未来学研究机构的联系,该校未来学教研人员结识了很多世界著名未来学专家,包括Sohail Inayatullah先生,我有很多篇博文都是介绍他的未来学思想的。Sohail Inayatullah长期担任该校访问教授,为提升其未来学教研水平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现在,世界各国未来学研究的大牛,只要造访亚洲国家,几乎都会到该校进行交流。几年前,他们搞了一个亚太地区的未来学研究网络,已经办了好几次会,比如,今年11月10-11日两天,在淡江大学举办了“游戏X未来:共塑愿景与策略的新方法”国际研讨会。该校还办有Journal of Futures Studies(未来学学报)英文季刊。

    在淡江大学,未来学课程属于本科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非常受学生欢迎。每次选课平台开通后没几分钟,这门课的报名就会满额。他们按照世界未来学会的思路,分社会未来、科技未来、经济未来、环境未来和政治未来5条主线进行未来学的教学。他们设计建设了“洞悉未来情景教室”。

    该校设有未来学研究所,培养未来学专业的研究生,授予“社会科学”硕士学位。对硕士生的学分要求低限是32个学分。为鼓励跨学科研究和活动,32个学分中的6分可以通过去外系或其他研究所修课而获取。今后的趋势是降低对总学分的要求。

    该校未来学课程名声在外,开设了同步直播课程,即陈教授在淡江大学现场授课时,台北大学、东吴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外校选修此课的学生实时听讲收看。为了抓住听众的注意力,陈教授在讲课时要注意让每一分课堂的学生都有发言、提问机会。他感慨,同时掌控多个课堂颇为不易。另外,他们还开设了非同步的远程教学未来学课程,老师与学生只是在刚开课时和最终考试时见面,其余时间,都由学生们自行安排合适的时段在远程教育平台上收看授课视频节目。每年都有外籍学生来该所读硕士,比如有来自德国的,意大利的。每年还有国际交换生来此接触未来学课程,有过来自美国的交换生,明年将有伊朗交换生过来。该所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面很广,在企业工作的约占一半,从事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等,还有一些毕业生去教育部门(大中小学)工作,一些毕业生去非营利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工作,也有少数硕士生出国读博深造。

     一个大学,办好一个或几个响当当的专业,远比专业设置全面开花但每个专业的教学水平都一般般要好得多。应当说,淡江大学的未来学教育是个成功的典范。

 

    后记:

    我曾写过多篇文章介绍Sohail Inayatulla的思想,如:

多样性强于单一性,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783.html;

    未来学研究的未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32622.html

未来学研究的相对性,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50800.html;

社会发展的四条底线,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55461.html;

未来学家谈未来的图书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60474.html;

未来学家Sohail Inayatullah的发展观,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37101.html;

未来学家Sohail Inayatullah论交流及其他,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5254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20787.html

上一篇: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CWTS合办科学计量评价研究高级研修课程
下一篇:我们早年的译著被人提到----日记摘抄535
收藏 IP: 1.202.71.*| 热度|

18 李竞 李泳 张忆文 史晓雷 徐令予 张鹰 刘锋 惠小强 赵美娣 钟炳 姚小鸥 晏成和 卫军英 姚伟 韦玉程 xlsd biofans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