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一次到香烛店购买货品,无意看到货架的下方摆了一碟小小的油灯,于是跟店主,一位中年妇女说起,这样很危险,她的回答是:这盏为家人祈福的长明灯已经点了整整九年了,从未出过事。再通过进一步的聊天,不禁感到后怕:油灯的上方是一层层的货架,摆满了香蜡和纸钱,旁边一米处的地上是几箱鞭炮,紧挨着有一扇门,她晚上就睡在隔壁的房间里,后来与她好说歹说,她同意每天晚上会将油灯移至房屋的中央,远离货柜。
这间十平米左右的小店,堆满了易燃物及鞭炮,极好的燃烧条件,居然一盏油灯在里面24小时不间断地燃了9年,真是幸运。一旦周围有大型机械施工,引起地表震动,货品难免逐渐抖动以致滑落,如有小型地震或是取货品时不慎掉落,结局同样如此。殊不知:一旦燃烧甚至引起连环爆炸,估计连逃生的机会都没有,尤其是在夜间。而店主自认为安全的依据是来源于:9年没出过事。换句话说:因为9年都没事,所以这样是比较安全的,她基本放心。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只是危险程度各有不同而已。安全中有句俗话:知险不为险,不知险才为险。火险隐患不光指的是具体的事物,包括一些认识、行为、习惯,都可以称之为火险隐患。而最可怕之处在于:同样的一种行为,在一般人的眼里,却根本意识不到危险:
1.有些行为一开始就是危险的,而觉察不到,比如上面这个例子,再例如建筑内电焊作业,对于现场的环境观察不清,对焊花可能溅落的部位范围估计不足,未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从而引燃可燃物,一发不可收拾;
2.有些行为本身不算危险,可是当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则危险降临。例如在水泥地板、水泥墙的房间里使用大功率的电气设备,不算危险,但是如果在彩钢瓦(夹层为聚氨酯泡沫)搭建的房间里,尤其是在靠墙的地方悬挂或使用类似的电器,危险程度会增加,再比如抽烟行为本身不危险,但是在加油站抽烟就是极其危险的;
3.有些行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次数的增多,危险程度才开始增加,自然老化的设备设施均在此列,如液化气罐的胶管、厨房油烟烟道、电气线路开关、电动车电瓶、大负荷配电箱、长期转动摩擦的设备等等;
4.有些行为正常时不危险,但不规范、不标准的操作使其变得危险,例如一般的送电操作没有火灾风险,但是一旦线路中由于短路跳闸,后未经仔细检查,强行合闸送电,导致短路点打火,引发火灾。
上述行为的类型未必包括完全,主要只为集中说明一点:由于每个人知识水平、经验能力的不同,对火灾风险主观认识的不同,以及各种外部条件的随机变化,共同造成了火灾安全意识的差异化,这便是引发火灾的一部分重要原因。火灾事故同其它的安全事故一样,都是几种不安全因素的叠加,且在不断的组合变化之中,单一地来看,似乎风险不大,人与人的差别也就在于此:对所有因素认识不完全或是认识程度不够深刻,如果能够从认识以及行为习惯上进行矫正监管,火灾概率会明显降低。
由于个人意识的局限性,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公共管理:有经验的专业人员随时抽检,包括对区域内的生产过程、生活行为进行交叉巡查,力求全覆盖,决不能事先通知,否则真实的一面永远无法暴露,巡查以说服教育为主,同时要客观,以理服人,反过来就要求管理者够专业,否则难以履责;其次在于交流:对于不同的案例,专业人员及用户之间都可以相互进行讨论,是否在一些要求上还有所疏漏,或者是否矫枉过正,让用户难以接受。
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地区、行业的差异化,加上经济因素,要想制定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尺度,也不太现实,况且防火只能做到尽量安全,无法说绝对安全,但是,只要肯用心去做,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的技能水平,及时捕捉到现场各类变化因素,曲突徙薪,火灾防控的实际效果自然就会改善许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