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在中国则是“抗战”)胜利70周年,全世界人民都在庆祝人类历史上这次光明战胜黑暗的巨大胜利。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川军的抗战是国人的议论话题之一。
我是抗日时期23集团军副总司令兼50军军长郭勋祺的儿子,在健在的六位兄弟姊妹中,我是年龄最大的了。家父1937年底率部到了抗日战场,母亲(罗显功)1938年初夏生下我后,没有很好休息也奔赴前线。我独一人被送到乡下托亲戚照看。抗战胜利那天的情景我终生难忘。我在成都实验小学上一年级,由于日寇飞机对平民的轰炸,小学已经迁到一个名叫“倒石桥”的农村。胜利了,我被送回家。几乎全城民众都上了街,到了晚上,欢庆胜利的声音仍然直冲云霄。我一人在家,把电灯都打开,对着父亲缴获的日本大佐军刀、日军钢盔(有一个钢盔被川军射中,子弹从正面贯穿,顶部炸出)……我手中紧握中国的刺刀,口中吼叫“杀、杀、杀……”。
我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业余的历史研究者,在书店和地摊购买了大量书籍;1999年至2000年一年时间在美国西海岸和东海岸,我不会开车,许多时间我都泡在了大学图书馆(包括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阅读并复印了大量历史资料。到了现在我的书籍和资料已经装满了三个书架,装不下的,打成捆堆放在凉台和床下……
抗战胜利70周年了,我们有许多事情需要回忆和检讨。中国人不乏聪明才智,但是,诚信和团结有时显得更为重要。
历史是我们的“老师”,查看历史,可以看到当初形成全民抗战的局面是多么艰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民众特别是学生的抗日爱国运动波澜壮阔,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巨流。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就连蒋介石嫡系的将领也受到影响,要求北上对日作战。但是“枪口总不能一致对外”。
四川的内战更是连年不断,在内战的蹂躏下,老百姓苦不堪言。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终于初步形成了团结抗日的局面。川军统帅刘湘主动请缨率部出征。
出发前刘湘告诫部属:“过去打了若干年的内战,报不出账来,今天有了抗战的机会,不能不尽力报国,争取个人在历史上的篇幅。”
前几年影视剧目:《川军团血战到底》和《正者无敌》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兴趣。剧目主要描写了北线川军的悲壮故事。
刘湘统帅的川军首批部队22和23两个集团军,按蒋介石的部署到河南建立第七战区司令部。其时严冬即将到来,蒋介石军委会许诺单衣草鞋的川军出川后立即更换适合北方战场的冬装和补充一部分武器。
可是“诚信”这一个词汇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常是不被一些人信守的。
22集团军步行千里出川,尽管当地兵站仓库存有大量冬装和武器,川军却不准换装和补充。一些部队立即被分割至一个团一个营地到火线。大批川军战士壮烈牺牲在严寒的北战场时仍然是身着单衣和草鞋。即使70年后,看见这样的画面也会让人哽咽不已!但是,22集团军仍然为抗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3集团军刚到河南就被蒋介石肢解到南战场。很快刘湘就被逼(害)死;南京前沿保卫战中躲在火线后面,能力平庸的唐式遵(23集团军副总司令)为求升迁卖主求荣;郭勋祺的顶头上司、几十年的好朋友潘文华(23集团军代总司令)被夺前线兵权送到后方。家父郭勋祺(很快因军功由师长升军长升副总司令)突然成为江南川军部队中仍然忠于刘湘的最高军职的将领。
抗战前期,二战还没有爆发,中国孤军奋战。日本人在南京—武汉的长江一线投入了他在华的最高兵力密度,海陆空军种齐全;共产党新四军的军部设在皖南;蒋介石排挤刘湘后委任他的亲信顾祝同为第三战区的司令长官。
郭勋祺和他的袍泽面临这样的环境,他们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他们有甚么战功?他们的结局又怎么样?下面将简要地告诉读者有关的情况。
这篇文章有四万字,各部分的标题是:
1、参加川康军事整编会议率部出川抗战 誓言不成功便成仁
2、激战太湖西岸掩护蒋介石嫡系大军撤退 首战立功
3、打击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之梦幻郭勋祺部参与反攻芜湖
4、养创汉皋 旁观刘湘被蒋介石逼死的场面
5、在皖南与陈毅重逢 和新四军建立密切联系
6、1938年初夏及之后,长江下游川军击毙4个日本将军
7、爱护民众 反对军中腐败 史沫特莱笔下的郭勋祺
8、被“莫须有”罪名夺兵权为求继续抗日 要把部队交给共产党 被婉拒
9、史沫特莱道出郭勋祺被夺兵权的真正原因
10、一年之后发生了皖南事变
11、蒋介石最亲信的将领在前线的腐败表现
1、参加川康军事整编会议
率部出川抗战 誓言不成功便成仁
抗战前夕 蒋介石设计控制四川
蒋介石在实施了令川军堵截红军以求两败俱伤的计谋后,1937年,他认为解决四川问题的时间到了。于是采取了以“法统”治四川的措施。
蒋介石的首要目的是裁减和控制四川的军队。然而,已“统一”四川的刘湘却抗拒“法统”治川,要“川人治川”、“自保自存”。刘湘对蒋介石极不信任,对蒋企图吃掉川军的图谋十分恼恨,因此,暗中准备与蒋介石决一雌雄。蒋介石察觉刘湘的动静之后,立即“先发制人”,发布了川康军事整编的命令。
1937年6月,蒋介石说川康军队人数太多,要通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强制缩编。6月28日发表川康整军委员会人选19人,何应钦为主任委员,顾祝同、刘湘为副主任委员。郭勋祺时任师长,位置排在委员中的第三位,超过了许多军长。报纸刊登了蒋介石的这一安排。
把郭勋祺的位置放在这么前面,蒋介石公开向郭勋祺表示出了收买的意图。
7月初,郭勋祺接刘湘电令,从驻防地眉山赶赴重庆上清寺范庄(师长范绍增的公馆)参加川康军事整编会议。
7月6日,整军会议正式举行。何应钦首先讲话,其中说:“川康军队以数量来讲,曾经呈报中央有案的共有8个军,辖26个师,9个独立旅,总计步兵171个团。以四川一省来养这支庞大的军队,自无怪乎质量之难于充实……更谈不到全国各地方军队国家化的问题,因而感觉到四川军队有急需提前整理之必要。”
在会上,一些川军将领,由于会前已被蒋介石派来的顾祝同等人拉拢,便从军饷、编制等方面向刘湘发难,要求裁减刘的嫡系部队,弄得刘湘很难堪。
当天晚上,刘湘邀请其爱将郭勋祺会面,连夜向他交底。刘对郭说:“翼之,你看这啷个得了哦!我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眼看就要被人搞垮了。”
刘湘吸了一口气后,又愤恨地说:“范哈儿(范绍增)不知好歹,竟背叛我去投靠蒋介石。”
郭勋祺说:“甫公,我跟随你多年,承蒙甫公提携,不敢忘恩负义,请甫公放心!”
刘湘对郭勋祺说:“翼之,看来这次整编对我们很不利,有些话想跟你谈一谈。我知道你结识了不少共产党的朋友,对他们的主张你是清楚的。前两年他们派人来劝我抗日拒蒋,据今日之情形看,我当时答应他们是对的。”
刘湘回忆说,“民国24年(1935年),我就开始派代表到北边与共产党建立联系。我们的代表叶雨苍就与毛泽东商谈过双方合作等事项。这件事,你知道就行了,不要向别人讲。”
刘湘接着说,“我们必须立即行动。我们出川去抗日,一得民心,二得他们共产党的支持,便可自保自存,否则,将被老蒋裁减乃至吃掉。”
郭勋祺是川军中著名的爱国将领之一。大敌当前,他和中国的许多爱国将领一样,对中国连年阋墙争斗,日寇乘机得寸进尺的局面一直深感忧虑。
郭勋祺回答刘湘说:“甫公,是的!我们在四川打了那么多年内战,老百姓怨声载道。当今,日寇侵吾中华,民族危急,民众要求抗日救亡的呼声日益高涨,若不顺应历史潮流,将被唾骂。勋祺坚决拥护甫公的主张,出川抗日!”
团结抗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7月7日,刘湘在会上反对裁减川军,主张出川抗日,郭勋祺等人立即表示拥护。
7月8日,何应钦在会上宣布了爆发“芦沟桥事变”的消息,顿时会场人声鼎沸:“29军在前线抗击日寇,我们在这里袖手旁观,怕要受百姓唾骂哟!”,“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我们坚决要求出川抗日!”,何应钦见群情激愤,心里恐惧,不敢压制。
7月9日,何应钦草率地提出一个整军方案,与大家商定,限在一个月之内各军整编完毕。结束会议后,何便匆忙返回了南京。
7月10日,刘湘电国民党中央,请缨抗战。
7月14日,刘湘电请蒋介石早定抗日大计,并通电全国说:和平已到绝望,抵抗不容稍缓,请全国军民急起抗战。此项通电发出后,各省军政当局都纷纷复电响应……
国民党最高军政首脑蒋介石,由于上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已接受中共、东北军、西北军“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对于全国军民强烈要求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潮,也不敢继续压制;同时日本侵略者的全面进攻,又已经威胁到国民党政权的生存。他于7月底在庐山发表讲话,宣布卢沟桥事变是我国存亡的最后关头,要求全国人民奋起抗战。
8月7日,刘湘奉国民政府电令,去南京出席最高国防会议。他在会上赞成共产党的主张,慷慨陈词:只有抗战才能救亡图存,才能得到民心。先攘外才能安内。抗战,四川可以出兵30万,提供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担……
刘湘在最高国防会议上的慷慨陈词对推动中国的全民抗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很快蒋介石任命刘湘为第二路预备军总司令,后改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战区划定在华北河南一带。第七战区首批出川的部队组成是: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兼第45军军长,副总司令孙震兼第41军军长,李家钰军长的47军;第23集团军总司令由刘湘自兼,部队为川军精锐,副总司令唐式遵兼第21军军长,潘文华任第23军军长。
郭勋祺的144师属第23军建制。
川军将领率部出川抗战 郭勋祺誓言不成功便成仁
于是首批出川的军人开始了出川的准备。
在少城公园(解放后成都人民公园)召开了群众大会,将领们誓言报效国家,各界代表热情鼓励……
我的二哥郭开尧著文回忆家父郭勋祺奉命率部队出发前的情景:“那是10月初的一天,我正在学校上课,父亲叫他的卫士龚泽到我学校来叫我回家,并请我的级任(即班主任)老师叶尧华一同去。回家一看,已是好朋友济济一堂。父亲请叶老师坐下后,就亲切地同叶老师说:‘我马上就要出川抗日,我的娃儿就拜托您了,如我到前方遇有不测的话,就请教育我娃儿,将来长大了也要当军人继续抗日,直到胜利!’我在旁边见到叶老师已是两眼充满了泪水。”叶老师的丈夫当时也在抗日前线,战场上的军人,随时都有可能遇到不幸的。”
四川的文人施幼贻著文回忆,“郭勋祺在朋友为他祖饯的席间,感慨地说:他做了廿多年军人,参加过的战争不下数十次,除不满16岁应募当兵那年,随尹昌衡西征,平定受英帝国主义操纵、嗾使的西藏上层统治集团的叛乱,收复理塘的战役外,其余全是阋墙之争。作为军人,不能保家卫国,御敌于国门之外,却热衷于打内战,这是令人痛心的,也是深感愧咎的,对不起祖国人民,对不起桑梓父老兄弟。他提高嗓门对大家说:“勋祺这次出川抗战,决不会辜负全川、全国人民的希望、不辜负诸位的希望,不成功,便成仁。勋祺决不是那种贪生怕死的人,不赶走日本强盗,誓不回川。请大家放心!”。在座的朋友都祝他马到成功,凯旋归来。接着郭勋祺又补充说:“宋朝大诗人李清照有两句诗:‘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我愿意以此来策励自己。”他谈得慷慨激昂,顿时一片掌声。郭以军务倥偬,未敢久留,即辞别而去。
从此开始了郭勋祺率军投入全民抗战的征程。
(连载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