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惑的引力波
------对“超大黑洞促进新星的合成”的联想
都世民
科学世界,2017年第五期,发表以下两篇短文:
“引力波把黑洞踢出星系外”
最近,哈勃望远镜观测到一个正在以750千米/小时的高速逃逸的超大质量的黑洞,怀疑引力波把黑洞踢出了星系的中心,这一现象发生在80亿光年以外的3C186星系。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2月23日Astronomy&Astrophysics上。研究人员分析,把黑洞踢出星系外能量,相当于1亿颗超新星同时爆炸,这些能量很可能来自于所产生的引力波,如果两个碰撞的黑洞质量相差较大,传播就可能在某个方向上能量更强,甚至有可能把合并后的黑洞踢出星系外。而这一现象,所以能被观测,都亏了黑洞“贪吃”的本性,在穿越星系逃逸过程当中,黑洞开始吞噬途经的恒星,导致其与周围星系相互比较更加明亮。
“超大黑洞促进新星的合成”
一般情况下,超大质量的黑洞会因为吞噬恒星,被看成恒星的终结。天文学家坚信,在某种情况下,也会有终结者转变为助攻手,促使新的星球合成,2017年3月27日,发表在Nature上的报告表明,已经有证据显示天文学家的推测。
使用天文学智利的甚大望远镜,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星系风中有恒星的诞生,超大质量黑洞一般是在星系的中心,一边吞噬物质,一边加热周围气体向外喷流,从而产生强劲的星系风。被观测到的黑洞不仅位于星系的中心,还会与另一星系发生激烈碰撞。
观测结果表明,在如此极端的环境当中产生的恒星,比在星系盘中形成的恒星,更加明亮,绝大部分以极快速度远离星系中心。该项目的合作者Helen Russell博士说,如果恒星在星系中心形成,很可能渐渐减速而掉了回去,大部分恒星形成在星系风的外侧,终会飞离星系!
笔者思考以下问题:
1.引力波把并合后的黑洞踢出了星系的中心。观测结果表明,在如此极端的环境当中产生的恒星,比在星系盘中形成的恒星更加明亮。这光的增强是什么原因?
2.黑洞并合产生引力波。观测结果表明,LIGO得到的是杂乱的电子信号,以此推算成能量,确认为引力波。笔者在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微波和天线阻抗时,得到的图形与LIGO得到的是杂乱的电子信号类似时,很难判断是噪音还是电子信号,灵敏度越高越难判断。
3.是黑洞并合在先,引力波在黑洞并合后。并合后的黑洞又被引力波踢出了星系的中心。黑洞并合到底发生了什么?延续的时间是多长?LIGO得到的时间是0.1秒,与天文学的观测能否吻合?
4.是天文学家的观测正确,还是LIGO的测量正确?天文学家观测到是光的明亮变化和超大黑洞促进新星的合成。LIGO测量得到的是杂乱的电子信号,是太阳质量的换算,谁是直接测量?谁是间接测量?应该是一目了然!
5.LIGO测量得到的引力波,是黑洞并合的瞬间,还是黑洞被引力波踢出星系的瞬间?
6.科学世界的编辑,是否有意识安排这样两篇短文,让读者思考引力波的问题,不得而知。
7.这两篇短文,告诉了以下几个参数:
1) 超大质量的黑洞逃逸的速度 750千米/小时;
2)并合后黑洞在星系的中心;
3) 80亿光年以外;
4) 3C186星系;
5) 黑洞踢出星系外能量,相当于1亿颗超新星同时爆炸;能量很可能来自于所产生的引力波;
6)LIGO三次给出的测试结果,只有并合黑洞质量为太阳质量的倍数、测试代码、探测到的黑洞距离地球多少亿光年、旋转方向、还有就是那杂乱的电子信号;引力波的频率都没有给出来,其他属性更不可言,不知是为什么?
8.如果两个碰撞的黑洞质量相差较大,传播就可能在某个方向上能量更强,甚至有可能把并合后的黑洞踢出星系外。 这里提出一个新概念!一般情况下,超大质量的黑洞会因为吞噬恒星,被看成恒星的终结。天文学家坚信,在某种情况下,也会有终结者转变为助攻手,促使新的星球合成,2017年3月27日,发表在Nature上的报告表明,已经有证据显示天文学家的推测。
观测结果表明:
a)在如此极端的环境当中产生的恒星,比在星系盘中形成的恒星,更加明亮,绝大部分以极快速度远离星系中心。
b)如果恒星在星系中心形成,很可能渐渐减速而掉了回去,大部分恒星形成在星系风的外侧,终会飞离星系!
9.引力波的测量,应该有天文观测同时进行,这样的测量才是可靠的。LIGO的测量是令人怀疑的,是缺少足够的证据。
LIGO(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和Virgo(室女引力波探测器)科学组织联合,先后公开宣布了3次探测到的引力波事件,需要不需要其他检测方式,来验证引力波的存在?是值得探讨的!
10.LIGO第三次探测到引力波新闻发布会,为什么神秘?官方新闻媒体为什么没有报道?
11.测量引力波现在可能有的几种方式?
太空探测(中国);地面探测(美国LIGO(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激光干涉仪);地下探测(日本)。
对于全球的大事件,需要不需要其他检测方式,例如,微波探测、光探测、天文探测等多种方式共同验证,是令人关注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