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高原科考-“一错再错” 精选

已有 9425 次阅读 2019-8-18 18:16 |个人分类:文章|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高原, 湖泊, 美丽, 大小, 生态

1.jpg

藏北高原,分布着众多湖泊,如同散落在高原上的一颗颗明珠。藏语称之为错,如著名的纳木错、羊卓雍错。如此美丽的湖泊,高原生态不可或缺的成员,何“错”之有呢?当我们从那曲市的申扎向尼玛行进时,有熟悉情况的队友就说我们下一步将进入“一错再错”模式,意思是路上会不断遇到湖泊。

 湖泊分布.jpg

2.jpg

3.jpg

格仁错


在申扎就看到了格仁错,平静的湖面辉映着远方的雪山,一幅很纯净的画面。在去尼玛的路上,最先遇到的是错鄂,一个美得令人感动的湖。水面清澈,近处可以清晰地看到湖底的砂石,远处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碧绿色,闪烁着粼粼波光。大自然有时真的很慷慨,此刻又在动人的湖面上赠与了湛蓝的天空,多姿的白云从远处的山峦上涌起,呈辐散状舒展至天顶,湖光山色、蓝天白云,如此和谐的搭配,身临此景,不忍离去。

 8.jpg

4.jpg

5.jpg

错鄂


接下来一路上还有色林错、恰规错、达则错等,都各具特色。从科考的角度,最值得关注的是色林错,过了错鄂不久,就看到了,此处的水不再呈现绿色,一片湛蓝,有人说曾将色林错的照片传到网上,结果被人质疑有假,不相信会有这么蓝的湖水。色林错近年来出现了较大变化,显著标志是超越了纳木错,成为我国第二大咸水湖,西藏第一大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西藏气象局的专家说他们最近通过监测分析,有些初步结论,色林错的扩充来自两个因素,一是内在水源供给增加,二是通过兼并重组,领域得到扩充。

 6.jpg

7.jpg

色林错


内在水源的增加主要应是冰冻圈的贡献,最明显的特征是冰川退缩和雪线上升,气候变暖使大自然原本的平衡被打破,山上的冰雪少了,湖水增加,这样解释逻辑上是通的。除了显性的冰雪,另一个贡献或许还有冻土层的变化,尽管不易从表象上察觉,但气象局的监测记录是可以证实的,冻土层的退化会使土层变干,保水功能降低,水能去哪呢?此处不留,另寻所依,不是蒸发上天就是流入湖泊了。

 

所谓兼并重组,则是由于色林错周围有一些小兄弟,构成湖泊命运共同体,包括独立的湖泊和不成规模的水塘洼地,大家原本和睦相处,界限分明,相安无事。但由于以上提到水源供给增加,各自争相扩充,水面普遍增高,湖水连成一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结果是色林湖还在,一统水域,小兄弟们则失去了自我,无奈地归属大哥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兼并发生在2004年前后,色林错将靠近的雅根错收入靡下,使自身面积迅速扩充了约200多平方公里。这类兼并是否还会继续呢?仅直观从地图上看,错鄂也有点玄,但愿色林错不要如此疯狂,放小兄弟一马,使其保持原本特色。

 1984色林错.jpg


这会产生一个疑问,纳木错为什么会被超越,为什么不能同样像色林错那样扩展。实际上,根据西藏气象局十几年来的监测数据,纳木错面积同样也在增加,只是在面积增长速度上较缓慢,不如色林错迅速。1975年色林错面积为1621.77平方公里,纳木错为1946.6平方公里,2003年色林错为2058.09平方公里,纳木错为2010.72平方公里,从面积对比看纳木错首次被超越,到2018年,差距进一步扩大,色林错为2372.18平方公里,纳木错面积扩充缓慢,仅为2011.01平方公里。

 

两湖变化.jpg


可以从两个角度解释这一现象,一是纳木错称王一隅,独大多年,该兼并的早已兼并,失去了可扩充的生态体系,导致在与气盛的追赶者色林错争大的过程中败北,无力扭转。另一个原因是目前评价湖泊大小的指标是面积,而非体积,这使得具备兼并条件的色林错更有优势,最终胜出。不知是否有人从湖水体积角度做过分析,结论或许会有些差别。

 

在西藏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纳木错被称为圣湖,色林错为魔鬼湖,从色林错不断攻城掠地,扩充地盘的特点看,确实有些魔性。而纳木错则显得优雅、尊贵、纯净、圣洁,自然不会觊觎他人所有。

 

冰雪、冻土是气候变暖的受害者,但对这种加害不会忍气吞声,当奋起反击时,会引发对大气、陆地、生物等的进一步影响,如地质灾害的发生、高原草甸的退化等,这些是需引起特别关注的。我们的科考旅途可以“一错再错”,享受自然风光,但人类对自己不合理的发展模式、行为方式要有所约束,及时纠正,不能一错再错,以致失去纠错的机会。自然生态若持续衰退,人类命运也不会好到哪去。


微信公众号.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0230-1194153.html

上一篇:高原科考-夜战荒滩
下一篇:美国天气研究与创新法案影响几何?
收藏 IP: 124.65.17.*| 热度|

20 檀成龙 张学文 冯大诚 木士春 苏德辰 王从彦 文克玲 黄仁勇 张珑 璩存勇 朱欢 徐森 王云泉 康建 毛伟 晏成和 周浙昆 杨正瓴 秦耿 项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