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uator ART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dli 站在世界舞台上搞科研,与国际一流团队过招,炎黄子孙无所不能。

博文

团队建设应支持小团队

已有 3759 次阅读 2009-11-14 16:14 |个人分类:科研创新群体|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原先教研室以教学相联系,组织相对固定,但未必是很好的学术组织。科研课题是活跃的、多变的、动态的。小团队是大团队的细胞,应允许不断分化,重新组合。最终自然地、竞争性地形成大的团队。就像社会上的小团体小公司那样,存在一种机制,可以注册,可以给与资源上的享用、支援。也可以宣布破产,也就是宣布解散。可以滚雪球,可以大鱼吃小鱼。教学工作则由统一的代理机构来安排。这才像个研究型大学的模样。

    重点支持大的团队出大成果,本身没有错。但所支持的科研方向很难青春永驻,那么后续的方向在哪?新的科技增长点能否及时把握?这就需要积极的扶持小团队,让大团队周围的小细胞保持新鲜和活力,大团队才有新陈代谢的基础。

    人们在创新活动中要有充分的联络、协调、认识、磨合,从而更加顺滑,产生新的科研思想和课题。这需要一套的好机制来保证,而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摆设。有了好的科研团队建立机制,那么一旦有一个好的本子,有一个好的导演,就可以招募到好的演员,搭起一个制作班子。在高校千万不能搞成僵化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应当是类似于当代先进制造业的、扁平化的快速响应和优化组合模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90-270970.html

上一篇:一个人走什么样的路,是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应横加干预——谈科研导向
下一篇:离提交自验收报告还有100天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4: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