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uator ART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dli 站在世界舞台上搞科研,与国际一流团队过招,炎黄子孙无所不能。

博文

一个人走什么样的路,是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应横加干预——谈科研导向

已有 3964 次阅读 2009-9-18 11:50 |个人分类:科研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成长道路,是人的生活方式,应该由他自己决定。不应该用各种政策或行政手段去干预人们的生活方式。有肉吃,人们一定不会去吃草。但是有一部分人宁愿吃草也不愿为吃肉而奔波操劳。我们不能揪住人的后脖根硬要他往这往那。
  做科研也好,做教学也好,或者两者并重,主要要依据各个人的喜好。做教学做到什么程度,是做到名师大家,还是满足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做科研是做到登得上国家级殿堂,还是满足于为企业发展做实实在在的贡献。这都是个人决定的事。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像陈景润那样全身心地埋头于基础研究。弄得似乎唯有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才是研究,做这些研究的人才是人才,才能享有高职称待遇。我们很多的教师为企业解决了许多生产和发展上的难题困惑,但往往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上的科研主流方向不会关注到这些课题。你能说这些教师不是在为国家服务吗?你能说这些教师的努力一文不值吗?
  我们不能干预人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应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积极向上,抵制颓废不求进取的生活情绪。每位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都渴望所谓的“成才”,希望自己的劳动付出得到满意的回报,使生活质量有不断的质的提升。他们不是不想把事做好,而是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迷惑,他们无力解决也找不到求助站。这就是我们各级领导、各级管理部门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就好比一个孩子想学乐器,但他不可能知道各种乐器的特点,不可能知道学哪种乐器更适合于他或将来会更有用。这时候家长就应该站出来为孩子做参谋。家长的视野有局限的话,可以请音乐学院的老师或行家里手来为孩子把把脉,有条件的话最好请科班出生的老师来教孩子学琴。这都是作为家长应该做的,义不容辞的。在科研方面,我们都是过来人。都经历了从草根,从默默无闻的青年教师走到教授博导等显赫职位的过程。我们应该为年轻教师指点一条适合于他们的好爬的上山路。为他们开拓视野,指点迷经。为他们的工作做一些必要的提携和铺垫。
  但有一点,路一定要让他自己走。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强求。否则生活就会走样,人格就会扭曲。那种被抓壮丁似的挑夫苦役,没有快乐可言,也没有创新的思想和积极向上的热情。有教师提出资深教师要和年轻教师结对子一帮一的做法。这是很不可取的。这无异于家长强迫孩子学琴的做法,双方都很累。不仅很可能抹杀了年轻教师的个性,还很可能耽误该教师的前程。对个别生性较懒的年轻教师,这种结对子无异于为他配了个导盲犬,他不再需要思考,丧失了自主。
  学校的政策,应当使辛勤为学校发展和各方面基层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待遇。每个人都是有生活诉求的人,必须让每个人的正当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职称是刺激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但职称不应成为高校教师改善待遇的唯一通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90-256373.html

上一篇:笑批NSFC2009基金申请(信口胡说切莫叫真)
下一篇:团队建设应支持小团队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