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junliblog 王军礼的科学网博客

博文

崔辰州:“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人生

已有 4016 次阅读 2017-12-24 13:18 |个人分类:记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王军礼

崔辰州:“数据驱动的天文<a href=https://www.wkepu.com/ _fcksavedurl=https://www.wkepu.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科普</a>”<a href=https://www.wkepu.com/renwu/ _fcksavedurl=https://www.wkepu.com/renwu/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人</a>生

虽然说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和社会担当,但其实很少有科学家将科普做得很好,不过在2013年的时候我见识到了一位将科普做得很好的科学家。在许多人眼里他是名副其实的“天文学家”:国家天文台博士毕业后留台工作,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到信息与计算中心主任。他通过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将天文学数据结合,主持创建了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他是谁呢?他就是崔辰州。而实际上,崔辰州的人生还远不止这些。 

离不开的天文科普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每个人都有一种热爱。有多少人从孩提时代开始就树立了成为科学家的伟大志向,然而又有多少人一直坚持最初的梦想和曾经的热爱,最终走到了理想的彼岸呢?我想,崔辰州就是一个代表,他和儿时的我们一样,对星空怀揣敬畏和无限遐想。出于对天文的热爱与坚持,在崔辰州决定从事天文领域研究的那时起,就与天文科普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年如一日,他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天文学的研究与科普。

1997年,也就是崔辰州大学本科毕业的那一年,他考入国家天文台攻读天体物理硕士学位,攻读硕士期间他学习成绩十分优异,曾获得2000年度的中国科学院刘永龄奖学金。20009月,崔辰州开始在国家天文台攻读天文技术与方法博士学位,期间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以及北京天文学会颁发的天文科普奖,他的博士论文《中国虚拟天文台系统设计》是国际上第一篇研究虚拟天文台的博士论文,为建设中国虚拟天文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此,博士毕业后崔辰州留台工作,一直致力于“虚拟天文台”、“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云计算、网格技术”、“银河系结构与演化”等天文学相关领域的研究。

他已在New AstronomyChinese Science BulletinProgress in AstronomySPI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Research & Techn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编著专著《虚拟天文台:天文学研究的工具与技术》,参编《英汉天文学名词》。2005年获得中国互联网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及栏目评选活动”鼓励奖,2006年获中国天文学会天文科普先进工作者奖,2007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的“北京市科技新星”称号。

他主持创建的中国虚拟天文台被入选为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和“科研信息化十大优秀案例”。由中国虚拟天文台发起的 “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是国内首个全民巡天项目,公众已经通过“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发现6颗超新星和1颗新星。他所主持的“宇宙驿站”带领着上百个天文爱好者和天文学组织,登上了互联网时代的“云”,占领了国内互联网天文科普的半壁江山。国家天文台与阿里云联合成立的国家天文台-阿里云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水到渠成的也由崔辰州担任了联合主任。

在一间不大不小的办公室里,崔辰州把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天文科普,而天文科普也成就了如今的崔辰州。

组建IAU工作组

因对科普和学术交流的需要,崔辰州还在一些学术组织和刊物担任职务:中国天文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天文联合会(IAU)会员,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执行委员,美国天文学会万维天文望远镜(WWT)顾问委员会成员,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简报(IVOA NEWSLETTER)编委,国家天文台台刊《天文研究与技术》编委,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科技新词工作委员会委员等等。其实,早在2002年,崔辰州就加入了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成为该组织的执行委员,今年他又成为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教育兴趣组主席。更令人注目的是,天文学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天文数据在存储、计算、网络、软件、算法乃至工作模式等方面的需求和挑战,天文学家连同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正在努力使基于科学数据的知识发现过程变得更加容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初由崔辰州发起组建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跨委员会联合工作组“数据驱动的天文学科普教育”工作组通过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审核,并由崔辰州担任主席。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现有的50多个工作组中,这是唯一一个由中国天文学家出任主席的工作组,这将为提升我国天文科普教育的国际地位铺平道路。

崔辰州是我敬佩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大多数科学家所不具备的科普精神。科学家默默无闻的坚持自己的研究是可贵的,但在我国当前的环境背景下能够热心于并坚持做科普的科学家则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既然崔辰州选择了“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这样的精彩人生,期待他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为中国天文科普做出新的贡献。(作者简介:微科普网站创办人、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快讯”主编,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

日出前的机上风光—崔辰州摄

日出前的机上风光崔辰州摄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的火山与星空—崔辰州摄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的火山与星空—崔辰州摄

注:本文首发于《科学中国人》(2017.11上),如需阅读完整版本请参阅《科学中国人》(2017.11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73577-1091232.html

上一篇:莫给自己贴上“山寨”的标签
下一篇:JS异步加载的几种方式总结
收藏 IP: 221.217.50.*| 热度|

2 杨正瓴 孙杨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0 0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