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动物生殖繁衍角度来看,同性恋当然是一种不合人类生殖繁衍的自然要求的“病”,只是对患有这种“病”的人来说,他们是“无辜”的,因为这不是由于他们自己的人为原因造成的,所以他们有权像其他人一样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但是,尊重同性恋和使同性恋婚姻合法化,这并不意味着是肯定同性恋为合乎人类自然本性的现象而否定其为一种不合人类生殖繁衍的自然要求的“病”。
现代国家一般都推崇宗教信仰自由,而有佛教信仰的僧侣按其教戒是被禁止结婚的,这种宗教禁忌与其追求解脱死生的宗教旨归密切相关:佛教主张通过修行而达致不生不灭的涅盘之境来彻底摆脱六道轮回之苦,而结婚生育之事显然与佛教的这种终极追求相悖。
从动物生殖繁衍角度来看,信佛而出家无疑也是一种不合动物生殖繁衍的自然要求的“病”。然而,既然连这种由于人为原因所致的“病”都不被当作一种疾病来看待,由于非人为原因所致的同性恋之“病”当然更不应该被当作一种疾病来看待了,尽管它们事实上都是属于不合人类生殖繁衍的自然要求的“病”。
因此,既然我们的法律都承认并且保护包括佛教在内的宗教信仰的自由权了,我们自然没有理由不在法律上承认和保护同性恋这种性取向的自由权。
但是,同性恋这种性取向是为包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教义的儒教所不容的,所以,就像佛教在历史上一直都受到来自于某些正统儒教学者的批评甚至否定和排斥一样,同性恋也势必会因儒教文化在当今乃至于今后中国的继续传承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很难得到国人的普遍认可。就笔者自己的感受来说,因受儒教文化的长期熏陶和影响,至少迄今为止在情感上还是觉得同性恋毕竟是人类性领域的一种“异象”。
附:《高校教材“污名”同性恋:教育部拒公开内情,女生起诉获立案》
澎湃网 作者:邢丙银 毛炜达
因认为高校教材将同性恋视为病态是错误的,广东某高校一女同性恋者秋白(化名)向教育部申请公开其对此类教材的监管信息,但在法定期限内未获回应,于是她将教育部告上法庭。近日,北京市一中院受理了她的起诉,决定立案审理。
8月17日,秋白对澎湃新闻说,基于对自己性取向的怀疑与不解,今年2月,她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了一些心理学书籍,希望了解更多同性恋知识。但她发现很多心理学教材将同性恋归为性心理障碍,与恋童癖、露阴癖等同属心理疾病,有些教材甚至点明用电击、呕吐等方法治疗同性恋。
事实上,高校教材中将同性恋视为病态并非个例。
据民间公益组织“同城青少年资源中心”2014年8月发布的《中国高校教科书中对同性恋的错误和污名内容及其影响调查报告》显示:包括《变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90本2001年后出版的教科书中,有40%的书将同性恋视为病态,有50%的专业书主张将同性恋治疗成为“正常”的异性恋,而心理健康教科书中则有57.14%将同性恋分为真性、假性和精神性。这些研究观点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被西方学界摒弃,但至今普遍存在于国内教科书。
秋白说,恰在2001年,中华精神科学会发布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已认定同性恋是一种性倾向而不属于病态。美国精神病学会与世界卫生组织更是在1986年和1990年将同性恋从心理疾病中剔除,视其为一种性取向。
秋白认为,在目前同性恋群体处于亚文化的状态下,同性恋群体承受着来自主流社会价值观及道德观念的压力,高校教材公开“污名”同性恋无疑是对同性恋群体更直接的伤害。作为传道的高校教材,应传播科学、客观的知识,而不是错误的知识。她希望相关教育部门能对污名同性恋的教材予以纠正与监管。
2015年3月19日,秋白联名十余名同学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广东省教育厅分别递交举报信,反映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多种教材存在大量“污名”同性恋的错误内容。
举报很快得到回应。3月21日左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电话答复她称,教材内容编写及印刷由教育部门主管。广东省教育厅也于3月24日短信通知她称,已责成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给予回应。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随后在回函中称,教科书的作者认为其是按照国家诊断标准来撰写的,教材内容并无错误。
秋白还认为,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污名同性恋的错误,教育部应负有监管责任,并于2015年5月14日向教育部寄送挂号信,申请公开其对高校使用教材的监管职能,以及对高校使用错误和不符合国家最新科学标准的教材有哪些监督措施。
但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教育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应告知申请人,且延长答复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教育部至今未给予任何答复。”秋白说,于是她将教育部告上法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