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没有受骗者,哪会有骗子?——回应曹广福兄的商榷性博文

已有 3742 次阅读 2011-9-6 16:38 |个人分类:伦理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骗子

 

拙文:《是自我精神缺陷还是高尚的道德精神?——论假象和欺骗的本质》;《论“真情”与“假情”——敬答曹广福兄

 

曹广福博文链接:《你欺骗了我,却说我是单相思!》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247&do=blog&id=483462

 

 

老曹的观点仍然在固定的思维框架之内,在这个框架之内来看,完全没有问题,这也是常识。但是,正如我已经提到的那样,若运用认知心理学原理来思考这个问题,应该会得到不同于常识的新观点。

 

认知心理学当然也有它的适用范围,它是把认知科学原理运用来研究心理问题,把心理问题归结为认知问题,把情感和意志也都当作认知的不同发展形式来看待。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因为心理现象和相应的行为现象毕竟不是完全能用认知科学原理来解释的。

 

但是我认为,运用认知心理学原理来思考欺骗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改变人们的固有思路和传统做法,即在欺骗问题上不再把主要精力花在如何应对和打击骗子上,而是把主要精力花在如何提高全民的认知素养上。

 

传统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既保护了普通人的愚昧(同时实际上也放纵了其奢求与贪欲),也发展了骗子的智慧和促进了其骗术的提高。反之,如果把主要精力花在如何提高全民的认知素养上,整个社会的理性水平就将大大提高。人们的理性水平的整体提高,不但可以大大压缩骗子施行骗术的空间,更可以使整个社会变得理性化,从而变得更加有秩序。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所谓上当受骗的现象,大多是发生在相对愚昧的人群中。有些骗术实际很低劣,但却能在一些相对愚昧的人群中大行其道;反之,在知识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或人群中,所谓上当受骗的现象是较少发生的。

 

从国际上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上当受骗现象显明较多,前者则较少些;从国内来看,与城市相比,农村的“上当受骗现象明显较多,前者则较少些;从人群体来看,与知识界相比,非知识界的上当受骗现象明显较多,前者则较少些,高知人群又更少一些。这种对比鲜明的反差现象,非是出于笔者之杜撰,乃是明摆着的事实——但笔者未曾亲自做过实证性的调查研究,也未能获得别人的相关统计数据,所以还不能说它是一个科学经验事实,只能说是一个日常经验事实。这个日常经验事实说明了什么?这正说明了“上当受骗的根源在于愚昧无知,在于缺乏理性。

 

其实,没有受骗者,哪会有骗子?对于被习惯称作欺骗”或“上当受骗”的社会现象来说,它作为一种结果,受骗者的行为是内因,骗子的行为是外因,外因一定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对待欺骗问题上,传统的做法恰恰是在力图消除这种现象的外因上做功夫,按笔者的观点,则应该提倡一种新的做法,即在力图消除这种现象的内因上做功夫。当然,在知识尚未普遍发达的国度,传统做法仍有必要,但同时可以采取新方法,如此双管齐下,其效果必会大有改观。

 

然而,一个新观点总是产生于一个新的解释系统,并且只是在这个解释系统内才是有效的,为了确立这个新观点,必须排斥别的解释系统的解释,所以,在这几篇文章和将来可能再发的一些文章中,我也必须排斥来自别的解释系统的观点,包括老曹的观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483522.html

上一篇:科学与佛教之根本区别——复网友
下一篇:上当受骗:错误的行为决策根源于错误的事实判断——答吴、曹二兄
收藏 IP: 180.117.34.*| 热度|

5 王铮 迟菲 张玉秀 曾新林 赵凤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