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精神空虚只因欲望太多

已有 7117 次阅读 2010-7-20 16:35 |个人分类:人生.世相|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欲望, 精神空虚

        昨天和今天上午共一天半时间参加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评奖活动,评委是由来自上海、浙江和江苏三地的专家组成的,评奖地点就在我们苏州市的胥城大厦。这期间,我遇到了老朋友浙江大学的何隽教授和科学网博友浙江大学的卫军英教授,令我感到很兴奋,只因时间短促,未能深谈,是以为憾。但与何兄的交谈时间略长,谈到当今社会,彼此都有些同感,例如,这个浮躁的环境易使人变得时常感到精神有些空虚。

        为什么会有精神空虚的问题?我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体会到,生活贫困的时候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想当年我做下乡知青的时候,经常感受到的是肚子饿,整天想吃好东西,哪有什么精神空虚不空虚?生活富足的时候才可能发生精神空虚的问题,但富足并不必然发生精神空虚。

         精神空虚是因为欲望太多,这些欲望是受外界刺激引起的。今天这个社会,经济比较繁荣,可欲之物甚多,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就必然是欲望多多。

        欲望太多,而可遂者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心中不能及时排除那些得不到满足的欲望,这些未遂之欲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精神空虚。精神空虚的原因端在于心中有太多的未遂之欲,以至于与它们相比,既遂之欲微不足道,于是便会产生人生在世,一事无成的自我感觉,因为所谓成事,无非是成就某种欲望而已,故未遂之欲太多,即意味着未成之事太多。自觉未成之事太多,就会感到自己几乎一事无成,从而觉得活着没有多少意思,因为自我感觉到的生活意义无非在于成事嘛。

        我由此想到了老子所谓少私寡欲;、孟子所谓养心莫善乎寡欲的话。我想,其寡欲之语应该不是针对贫困者而言,因为据我的生活经验,贫困者除了未遂的衣食之欲以外,是不会有太多的欲望的。所谓寡欲,应是针对富足者而言。上述老子、孟子的话,应该都是针对当时社会的富贵而言,确切地说,是针对当时的统治者而言。他们希望或要求富贵的统治者寡欲,无非是基于内圣外王之想,内圣必要一心向道才行,故寡欲就成为内圣的必要条件。仅当矢志于道而无所他求时,得道而成圣才是可能的。

      在内圣外王的思想框架中,寡欲的最终目的在于王天下、平天下。但是,撇开外王不说,仅就内圣而论,圣乃是一种精神境界。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境界呢?这里不需要引经据典来寻求答案,其答案就在我们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凭借这种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就能证悟到,当我们不再为身家的温饱而忧心烦恼而成为相对的富足者时,我们能自觉到内心充实而了无精神空虚之感,这就是圣的境界。

      因此,对于一个无衣食之忧的相对富足者来说,他是完全可以成为圣人的,这里的关键在于自我心态的调适,如果不作无谓的比较而不生起妄念,而是矢志于某种自我追求而一心谋其事,则必然内心充实。而充实之谓美(孟子语,见《孟子.尽心下》)也,圣的境界即是美的境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345754.html

上一篇:过而不改谓之过
下一篇:我所敬仰的方克立先生
收藏 IP: 121.227.199.*| 热度|

7 刘洋 卫军英 刘锋 李志俊 侯成亚 曾新林 刘庆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