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作《能把人搞得捧腹大笑的就是艺术?》,旨在提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什么是艺术?这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却是一个值得经常思考的问题。做事需要“三思而行”,及其行之,尚需“日三省吾身”。非“三思而行”,则不足以成事;非“日三省吾身”,则难以取得进步。从事哲学、科学、艺术,皆当如此“三思”、“三省”,方能成事,方能进步。吾观今之中国艺术,一如今之中国学术,俱沦丧矣。就前者言之,其所以沦丧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艺术的反思。不是人们没有反思的能力,而是无反思之暇,而只顾赚钱,只顾从事艺术的商业化运作了。
我不反对艺术的商业化。在市场经济社会,一切产品最终都要诉诸市场,才能实现其价值——物质产品是如此,精神产品也是如此。但我反对只顾艺术的商业化的片面倾向,这种倾向很可能导致葬送艺术,因为艺术的商业化是艺术创作作为一个过程的终端环节,只顾艺术的商业化,乃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
要使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艺术更需要科学化。我所谓艺术的科学化,是指对艺术进行科学研究,对艺术这种感性的活动进行科学的抽象,由此形成关于艺术的科学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艺术活动,从而使艺术成为一种科学的活动。当今中国艺术所缺乏的正是科学的艺术理论的指导,如果说它也有理论在指导的话,那末,这种理论不过是关于艺术的商业经营的理论,正是在这种商业经营理论指导下,中国艺术日益沦丧为一种娱乐。
但是,娱乐不是艺术,更不等于艺术。娱乐与艺术的共性在于:它们都追求美的享受。但是,娱乐和艺术所追求的享受的性质是不同的:娱乐享受是耳目之官的享受,艺术享受是心之官的享受。换言之,娱乐属于“物欲”范畴,艺术属于“心欲”范畴。故娱乐之美与艺术之美也有本质的区别:娱乐之美是人之物欲的满足状态,艺术之美是人之心欲的满足状态。
中国古有“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之说,又有“民以食为天”之说,故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娱乐形式,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大吃大喝”。除了吃喝,就是嫖、赌了。只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嫖、赌已被法律禁止,不再公然进行,但至今仍暗中盛行,成为中国“黑社会”性质的娱乐形式。再次于嫖、赌者,就是戏了。《汉文帝篡要》中有“百戏”之名,并称“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据此,大概汉代已有“百戏”之名,它是对民间诸技的统称,尤以杂技为主。后来戏与音乐相配合,于是有“俳”“优”之别——段玉裁曰:“以其戏言之谓之俳;以其音乐言谓之优,亦谓之倡,实一物也。”戏作为中国传统娱乐形式之一,乃是一种搞笑的伎俩——东汉李尤《平观观赋》中就有“歌舞俳优,连笑伎戏”的记述。演戏者旨在博取观众之笑,观戏者旨在于笑中舒缓其生活紧张情绪,如此而已。
时下流行的相声、小品之类,皆属于俳优之戏,是娱乐,非艺术也。央视“春晚”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娱乐节目,但它不是艺术节目。把娱乐与艺术混为一谈,乃是当今中国艺术界之一大误区。
艺术是与美学联系在一起的。美学与艺术的关系犹如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近现代的技术本质上是科学技术,即通过对科学原理的应用转化而来的技术,近现代的艺术本质上是美学艺术,即通过对美学原理的应用转化而来的艺术。美学原属于哲学范畴,但随着科学独立于哲学,美学也独立于哲学了。现代美学应该是属于科学范畴,而不再是属于哲学范畴。我之所以强调艺术的科学化,是因为就象中国古来只有技术而没有科学一样,中国古来也只有艺术而没有美学。有艺术而没有美学,这在古代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当今中国,特别是已经进入到21世纪的中国,如果仍然是有艺术而没有美学,抑或只有脱离美学的艺术而没有基于美学的艺术,这种现象就大可值得非议了。我认为,在现代社会,脱离美学的艺术只是娱乐,而不是艺术。
无论是哲学范畴的美学,还是科学范畴的美学,都是讲究美的原理的。现代艺术创作必要根据现代美学原理来进行。现代艺术也必要在基于现代美学原理的美学评论中发展自己。但是,当今中国有什么美学评论吗?因为缺乏必要的美学评论,人们只是在盲目地从事着所谓的艺术创作,致使当今中国的艺术日益丧失其现代艺术之本性,以至于有让中国传统俳优之戏——央视“春晚”为代表——来引领中国艺术的势头,这是中国艺术之喜还是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