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宁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哲学笔记》)
改变世界,靠的是人的行动。但是,人改变世界的行动,总是也必定有一定的目的作为指导,这也是人的活动之根本区别于动物活动之所在。
人的行为目的是指向未来的,是人的行动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人改变世界的行动,就是创建其理想世界的过程。而人要能够创造出自己的理想世界,就必须使自己的理想反映外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否则,其理想就不过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外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哪里?当然在包括人自己在内的自然界中。
但是,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如何能为人所把握?或者说,人如何能认识到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当然只能通过人自己的实践去认识。
通过实践来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意味着自然界是且仅仅是在人的实践过程中才会向人暴露出它的本质和规律的。
然而,人的实践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从人类诞生之日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且还将继续下去,向未来发展。这就是意味着我们这代人的实践不过是整个人类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我们的实践只是前人实践的继续,从而我们对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也不过是前人认识的继续罢了。
既然如此,我们的认识就远不仅仅是来源于自己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而更主要是来源于间接经验——前人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我们如何获得这些间接经验?当然只能通过我们彼此之间的社会交往,凭由这种社会交往,我们一方面得以继承反映着前人认识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成果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得以共享我们在自己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成果。
然而,对前人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对我们自己认识成果的共享何以可能呢?这种可能性就在于我们拥有人类所特有的语言、文字。
无论是反映前人认识成果的文化遗产还是我们自己的认识成果,都是存储于一定的语言(尤其是作为文明人语言的标志的文字)中的,我们彼此之间的社会交往就是借助于这种语言和文字来实现的。这种社会交往的实质是关于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信息交流,在这交流过程中,我们所直接面对的是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这不同于我们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所直接面对的作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实物:
我们从语言中获得的信息具有抽象性、一般性特点,它们都属于理性信息;
由所接触的实物所得到的信息则具有具体性、个别性的特点,它们都属于感性信息。
理性信息因其具有一般性而可直接用于我们彼此间的信息交流,感性信息则需要转换成理性信息才可以用来交流——这种信息转换也就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实物信息转变为语言信息。
因此,在我们之间所进行的旨在认识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社会交往,其内容乃在于交流彼此的理性信息,其形式则在于相互解读对方的文本(存储理性信息的语言或文字)。
所以,如果说我们的认识并不仅仅是来源于自己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而更主要是来源于间接经验的话,那末,本文解读就是我们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的主要方式。
文本解读,直接的说来是解释文本,理解文本所含之信息的意义,而归根说来则是解释世界,把握外在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对进入到文明社会的任何一代人来说,他们主要就是通过解释世界来认识世界的;离开了解释世界的认识方式,仅靠他们自己的实践去感知外部世界,则其认识就差不多等于从零开始了,这当然根本不是属于文明人的认识方式。
作为文明人,作为现代文明人,我们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本质上(主要)是通过解释世界来达成的。因而,我们也只有通过解释世界才能构建自己的理想世界,进而以自己改变世界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世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