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堂志林(1047):这20年语文界谁够跑防空洞资格?
——给《程少堂传》作者的第七封信
L老师:
写作辛苦!
语文味工作室成员、外省的W老师昨天说,很多人对语文味有误解。
我觉得,没有误解就奇怪了。你看看思想史,就是一部不断误解的历史。
语文味理论作为一个民间学者的理论,其社会影响,已很深广,很够了。我自己从不觉得不够。
进了大学教材,进了当代十大名师系列,活着时别人研究我的30万字硕士论文专著已出版多年,当今之中国语文界还有谁?有谁能比?
够了。
看看忌妒语文味的人有多少,就知道语文味的影响多深广。
忌妒语文味的人比了解的人多得多,这正从一个角度说明语文味的价值。还指望什么?全中国人民都坐下来认真学习语文味理论?不可能。也没必要。
我非常满足。
过去,现在,将来,我只对极个别人消费语文味的“语文二流子”出手打击一下。除此之外,我从不会正眼看这些误解。
倒不完全是轻视,而是我做我的,他误解他的。别人不能影响我。
总是想到别人怎么看,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孔子及其理论,有人误解吗?鲁迅及其思想,有人误解吗?马克思及其理论,有人误解吗?余秋雨及其作品,有人误解吗?于丹、易中天有人误解吗?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有《何谓经典?》一文,其中有段文字如下——
历经过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因为一代一代的人们都无法舍弃它,因而不惜一切代价紧紧地拽住它,从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那就是经典。
经典通过顽强存活而给自己挣得经典之名。因此,拷问质疑经典,无论以一种多么敌对的态度,都是经典之历史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很受欢迎的一部分。因为,只要经典娇弱到自己不能抵挡攻击,它就永远不可能证明自己是经典。在此意义上,批评也许是历史的狡黠手段之一。
语文味不只是我自己认为有价值,学术界也有相当承认,只是基本没有得过官方奖而已。可是官方的学术奖,在学术史上基本属于垃圾,有它不多,无他不少。
我从不关注别人对语文味的误解,不仅是因为坚信我研究的东西的价值,而且是因为我相信,本世纪初这二十年中国语文界,从理论贡献来说,其他人摞起来也没我的贡献大。
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说,当年西南联大躲防空,以研究《庄子》名世的刘文典扭头一看,发现那个他素所藐视的“乡下人”(沈从文)跑得比谁都快,立即就恼火了,顾不得自己气喘吁吁,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学生跑是为了保存下一代。就你这么个人,还跑什么跑?”
我当然比不了刘文典有学问。不过,本世纪初这20年的中国语文界,只有我够跑防空洞资格,其他人炸不炸死问题不大,我炸死了,就没有表现性教学理论、表现性教学法这个东西了,哈!
对那些炸不炸死无所谓的一些人的一些误解 ,值得去花精力关注吗?哈哈!
握手。
2018/07/03
(说明:这封信是根据2018年6月我在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的一次谈话内容整理而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