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孤儿不孤 ——在深圳名师胡立根先生荣休会上的讲话

已有 5373 次阅读 2018-6-3 16:3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少堂志林(1028):孤儿不孤

——在深圳名师胡立根先生荣休会上的讲话


我与胡立根先生认识得很早,有20年了,交往的也很多,互相之间比较了解,但他的有一些事情是我不知道的。我知道以前跟胡立根住的老人是他的继母,但他小时候的经历我并不清楚。我以前以为这个世界上是我小时候最苦,没有想到胡立根先生小时候比我苦得多,我再苦都有一个父亲母亲在那里。虽然也不怎么管我们,也管不到那么多,但是总有人管。胡立根是父亲,母亲,祖父,在他很小的时候,不到一岁的时候,就相继去世了,这个我今天听了他在退休会上作的报告才知道。根据胡立根先生小时候的经历,根据佛洛伊德的心理学,我现在才明白胡立根的一些性格特征的童年渊源。这种忍辱负重的性格,跟他小时候的经历是有深度关系的。16年前,胡立根的深圳市首批学科带头人,是我牵头评的。开始评的时候,全市中学语文学科只评了6个人,其中红岭中学就评了两位,其实就材料和实力看红岭中学可以评三位,但打死也不能给你们学校评三位,对不对?所以这个肯定是这样子,不是有一位不够格。刚才胡立根讲到他为那位老师没评上深圳市首批学科带头人而内疚,我听了很感动。


再后来,2006年胡立根评特级教师的时候,我跟今天在座的特级教师陈继英老师都是评委,而且我是由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组成的文科组评委会的组长。后来胡立根评正高级职称的时候,我就不是评委的。


下面我就从今天才知道的胡立根是个孤儿这件事开始讲起。虽然胡立根说自己是个孤儿,但我认为他这个孤儿不孤。我跟胡立根之间接触是相当多的,经常是高考模拟考试命题的时候,我都要邀请他来参与命题,他参与了很多届命题,当然后来他太忙了,我就没有请他再参与。


不是说我和胡立根先生之间就没有任何观点的分歧,那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互相之间是相当了解的,而且他是深圳语文界我佩服的,很少几个我所佩服的人之一。老实说,我很少用“佩服”来评价一个语文教师,这个词从我口里蹦出来是很不容易的。


我还跟很多老师说过,我认为胡立根先生身上有很多“气”。不是有这么些“气”,而是没有这么一些“气”。


第一个,他身上没有“浮”气。浮躁的“浮”,漂浮的“浮”。1999年我刚到深圳工作的时候,当时深圳市中学语文老教研员即将退休。老教研员2000年上半年退休前我跟他请教,他跟我交代了几件事情,首当其冲的一件事,是说市直属几个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经常不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这个风气要想办法扭转过来。经过思考,我决定用两种“硬”办法来扭转这种风气。一是就搞科研写论文而言,深圳市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是没有一个能和我相比的,那我和他们比讲课,我就到深圳中学去主讲全市性大型公开课,2002年4月在深圳中学主讲的,后来在中国语文界引起“巨大”反响的《荷花淀》一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二是我想借用胡立根的力量来做这个事情。当时我和胡立根之间并没有私交。我是1999年11月底以高校副教授的身份,通过全国招聘考试来深圳市教学研究室做中学语文教研员的。我刚来深圳工作的初期,有好几年时间,刚才胡立根也讲到,我在大会上反复高调宣传以胡立根为代表的红岭中学语文组,而且我宣传红岭中学语文组常用几个“最”字——深圳市中学语文学科实力最强、水平最高、风气最好的最优秀的语文科组。我甚至把市直属几个重点中学的语文组和红岭中学语文组作对比,说了不少重话。我多次在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师大会上讲过,我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句,就是目前深圳市中学语文界水平最高的语文教师并不在现在的几个市直属重点中学,市直属几所重点的中学的语文教师没有什么可骄傲可狂的。由于高调宣传红岭中学的语文组,我自然得罪了不少人,我2002年4月11日在深圳中学主讲的全市性大型公开课、语文味的发轫之作《荷花淀》一堂的教学实录的整理者、原翠园中学的语文教师邹林(后来做了深圳一所中学的副校长)曾不止一次亲口跟我讲过,她说程老师你老在会上强力表扬红岭中学语文组,骂市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市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恨死你了你知道吗?我说这个我当然知道,他们恨他们的,我讲我的,我说我就是这么看的,我就是这么认为的——目前深圳市中学语文界水平最高的语文教师不在市直属重点中学,因此市直属几所重点中学语文组没有什么可骄傲可狂的。我认为胡立根先生作为一个学者,他没有浮躁之气,学问做得非常扎实,我就是要推重这样的语文教师。我刚才提到老教研员退休前留给我的那句话,就是当时市重点中学语文教师经常不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要把它拧过来,我当时就认为须用这两种硬办法来打压一下重点中学语文教师的傲气风气,即使因此而得罪人也在所不惜。事实证明,用这两种办法产生了显著效果。


第二,胡立根先生作为一个学者身上几乎没有“匠气”。做学问的人身上往往会有一些古板的东西,但胡立根没有,他上课呀,做报告呀大家都听了很多了,他很有激情,很有创意。


第三,我觉得胡立根先生没有匪气。所谓匪气就是蛮横不讲道理,戾气十足。胡立根身上没有这些。


第四,我觉得胡立根先生没有“腐”气,没有迂腐之气。 相比较而言,我有时候还有一点迂腐,我有时候会“一根筋”,会很倔强,胡立根先生身上,我觉得没有这些。我看在深圳他那个房子都搞了好几套了。我到快退休的时候,才想起该在深圳分的房之外再买一套房子,但当我动心要买房子的时候,发现已经来不及了,我的那点钱在深圳连一间厕所也买不起了。胡立根这是不容易的,学问做成这样子,还能够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都比较硬,这相当不容易。这没有一点头脑还是不行的。


第五,我觉得胡立根这个人身上基本上是没有俗气的。尽管他在深圳房子搞了几套,但他身上有超越的一面,有安身立命的东西。是事业心很强的那种人。胡立根先生刚才告诉我们他是孤儿,但是从现在回头看他60年的人生,他的精神世界,孤不孤?我认为不孤。有父母亲的人,不一定就不是孤儿。有些人父母健在,但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实际上是无家可归之人。胡立根先生是有安身立命的东西的,我认为胡立根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从世俗意义上来说胡立根是个孤儿,但从追求上来讲,胡立根是孤儿不孤,他有超越物质利益的高尚的精神追求。做语文教师,做成像胡立根这个样子,总是算有所贡献的,对不对?总是给我们的语文教育,给我们认识语文,提供了一些新的见解,就是说他丰富了我们对语文的认识,丰富了语文人的精神世界。两周前我去深圳市钱冰山名师工作室参加活动,今天在场的几位名师都去了,钱冰山工作室那天活动的主题是“做有品味的老师,教有味的语文”。胡立根当然是有品位的教师。人类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了,几万年前几十万年前甚至几百万年前的人类精神是一个什么状态,我们并不清楚。不过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的心理发展浓缩地反映了人类的精神发展进程,我们可以通过儿童的心理发展来认识、判断人类社会早期的精神状况。心理学认为,人类社会早期,就是像儿童那样慢慢地从蒙昧到启蒙到文明的那种状态。儿童早期在精神上是处于蒙昧状态的,所谓蒙昧,就像我们家两岁的小外孙,心里明白不少事,但不能对这些事进行有条理的思维和概括,不能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概括。儿童怎样慢慢的从蒙昧到文明呢?靠的是理性精神,科学精神,反思精神。儿童一旦萌芽了理性精神,科学精神,反思精神,能尝试将思维成果进行初步的概括和表达,就标志着他从蒙昧逐渐走向文明,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我那个两岁的小外孙,你说许多事情他看上去似乎不少都知道,但是他不会反思,内心想法表达不出来,因此还处在蒙昧状态。今年是我从事教育工作42周年,以我的见识我认为,我们不少教师教书教了一辈子,但对教育教学工作,仍然处在我外孙现在的发展阶段,处在500万年前人类社会的那种精神蒙昧状态,具体说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没有反思,没有理性精神和科学精神,就是心里似乎大约好像都明白,但又的确概括不出来,理性上说不上来。要超越蒙昧,要从蒙昧发展到文明,就要有科学精神、反思精神、理性精神,胡立根的精神就是这种精神,而且我认为这是胡立根先生的最大的特点之一。胡立根先生之所以基本没有俗气,跟他这个特点有关。另外,胡立根学术鉴赏力强,比如他是在我之外,为数不多的,最早认识到语文味教学理论是和传统再现性教学理论不同的表现性理论的语文人。学术鉴赏力强的人,自然俗气就少。

 

第六,我还觉得胡立根不土气。胡立根刚才报告中说他小时候又丑又瘦。这跟我小时候是一样的。当然现在还可以,老了,我们觉得就不在乎那些了,我们也不再觉得自己土气了。今天在座的几位名师都不土气,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跟整个人的修为有关系的。整天在雅的东西在有思想的东西里泡着,久而如入芝兰之室,自然就不土气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白求恩。不是开玩笑,我觉得胡立根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是相当中肯的评语。胡立根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有追求的,给我们的语文世界提供了新的认识方式,丰富了我们语文人的精神世界,超越蒙昧的,这样一个卓越的语文教师。这样的老师是凤毛麟角的。胡立根是孤儿不孤。我希望我们这代深圳语文人退休以后深圳语文界后继还能有人,首先红岭人,别让胡立根一退,后面就完全断档了,那就很遗憾了。当然我们也相信,胡立根人一走,茶不会凉。既然今天的主题是“我们爱老胡”,老师们都说爱胡立根,那最好的爱是什么爱呢?(会场有位女教师举手站起来回答道:“把胡老师的精神传承下去!”)你说的很好!


我就说这么多。

 

2018/06/02

 

(本文是笔者昨天在深圳名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胡立根先生荣休会上的讲话,由深圳市红岭中学初中语文科组长谭妙容老师根据录音整理,谨表谢忱。稍微遗憾的是,这个整理稿没有将我的幽默感引发的会场上不时爆发出的笑声整理进去)







本文同时发布在  语文味网。

链接地址: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1686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117195.html

上一篇:说是不再三,其实已再三——三次“最后一课”小记
下一篇:少堂志林(1029):重归庸常(外一篇)
收藏 IP: 113.104.166.*| 热度|

3 刘全慧 曾玉亮 郭新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0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