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科金项目是对个人前期研究的再次创新提炼,是对自己科研思维的一次升华洗礼。必须得说,国科金写作是一项使人身心俱疲的巨大挑战,但艰难之余,也有巧劲可借!
借本人在筹备与撰写过程的经历分享,包括心理历程等来给各位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问题一: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写国科金?
这是决定每个人端正此项工作态度的关键一问,作为初始问题并不为过。
本人在2021年1月接到导师要求写国科金青年项目的任务时,正在准备当年6月份的博士毕业事宜。事后发现在读博士并无申报资格。
尽管毕业事情较多,但我深知,错过一年写作,就会少一年锻炼的机会。同时,尽管课题一直是我在负责,但成果却是单位的,我如果不留院,后续没有人可以接续申报。
因此我主动提出要让其他老师来负责申报,而我和她一起写作。然而,由于关键前期论文尚未发表,申报老师并非一作,当年自然是没有成功。但收获的经验却是非常难得,为来年再次申报奠定了一个相当好的基础。
2022年申报筹备是早在2021年7月就已开始。本人为医学专业出身,但博士课题做AI医学图像智能识别,在AI算法上需要工程师来配合。然而,整个写作过程非常不顺利!
先后经历导师数次对课题立意高度与方向的批评否定,一度被要求更改方向甚至转亚专业。工程师因追求完美实现性,觉得课题有过多假设,不愿意参与技术方面的文字写作。
差不多一年时间,我只能每1-2周就追着他后面请他口说后再笔录,然而口语性的内容又被指出欠缺专业性,整个方案被认为没有可执行性。
写作指导老师是屡中国科金的专家并曾担任评委,在耐心帮助之余也总批评本人写作能力不足,甚至不能匹配博士水平。
在匆忙完成初稿后又被医学院初审专家批评AI课题深度不足,未探究机制,且写作太差,被要求改投医学口以外的口。
拿着只有开源算法进行创新结合的本子,转投信息科学口的人工智能领域并与该专业的算法人员竞争面临的完全不确定性......
尽管面临很多质疑和困难,我既哭、又悔、且怜、并无奈过,但最终一一扛过。我一直非常明白,中标国科金只是这项工作的一个附加值,真正需要获取的核心能力应该是:
1)建立有高度、深度、广度与逻辑严密的科研思维。
2)树立强大的心理能力去应对质疑、责问。
轻看和忽略他人对自己不全面甚至错误的评价,相信自己有够用的恩赐。不要因为他人的评价,就把自己所有的特质被框定在一个国科金需要的能力维度里去被有限定义和论断。
3)打造基于健康身心与良好自信的可持续的科研品质。
要有契而不舍的精神去求教与坚持,包容有益的意见,哪怕具有攻击性与压迫性,善于提炼有建造性的意见并转化为行动。
4)端正心态,剔除功利心。
减少对结局的刻意追求,转而享受在工作中从心理、品质和实践方面汲取的收获与成长,并注意将有益的、积极的经验推广至其他工作领域。
如果端正了写国科金的思想心理状态,那你已经具备了适合写国科金的身心素质。
问题二:是不是一定要有前期工作?
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往往需要耗费好几年才能完成。
本人在博士三年多时间内先后开展并完成了META分析、流行病学调查、阅片标准制定、公开图集标注、AI模型建设与平台发布。
总的体会就是,一个具有完整叙述链、层层递进的前期工作是你进行国科金工作的良好前提与助推力,让专家一看前期就觉得国科金事在必成。
当然,跨专业讲究团队合作,一个有良好沟通与协作性的团队必不可少。而“你”作为青年项目的负责人,一定要更积极主动地与各成员讨论互动,千万不可碍于面子或被批评指责就驻足不前。
问题三:是不是有国科金八股写作模式?
当然。
国科金写作模式是一种需要将科研思维高度凝炼、研究主线高度集中、立意高度提升、细节高度完善、特色高度放大的整合。
不过分地说,每个部分的每句话都有它承担的叙述内容,需要各位仔细拆解领会。
我在此过程中有幸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前人的指点,尽管是囫囵吞枣般地完成,但仍然奠定了一个全新的、不同于毕业论文或SCI英文写作的科研思维与写作能力。
至此,本人有关国科金写作的分享完毕。请各位相信自己有够用的恩赐,大可在国科金的写作中发掘自己的潜力,但永远不要用国科金来定义自己。享受过程远远重于追求结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