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记得那是2020年12月30日一个寒冷却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习惯性地打开手机,戳进头顶带着小红点的微信,看见自己的论文被Scripta Materialia(中科院1区期刊,最新影响因子:5.079)免修改接收的消息,顿时心里满怀喜悦。
值此寒假春节时间,我也觉得有必要将这一段科研历程记录并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到科研之路上的新人们。
以下我主要从论文的选题、实验、以及论文的写作与投稿三个阶段阐述。
初次接触到所做课题的时间应当是研一的第二个学期。和很多研究生一样,我也经历过痛苦又无奈的换课题过程,当时由于实验室不具备相关条件,我的课题由液态金属的润湿铺展行为转换到了氧化物陶瓷的特种烧结技术。在确定好研究方向之后,我的“烧砖”之路也正式开始。
第一篇文献的阅读过程必定是无比困难的,会遇到各种不知所云的专业名词,如果涉及领域与自己的本专业区别较大,可能还需要借助相关资料去查找此类名词的定义。
虽然我自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还算可以,但是对于初次涉及新领域的科研人员来说,总是要多花些时间从基础学起。对此,我的建议是每天可以花30分钟来仔细研读一篇高质量论文,体会作者的行文方式以及措辞,这会使你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逐步提升。
在长达一个月对文献的阅读和体会后,我初步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经过与老师和同门的讨论,基本确定了实验思路,开始了实验阶段。
对于大多数在技术上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来说,我们总希望在简单的实验条件下制备出具有高性能的样品。因此,我的实验最开始是利用自制的模具在管式炉中进行的。一开始,我对每一炉实验都满怀信心,希望可以烧结出致密且形貌精美的样品。然而,多次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很难将陶瓷烧结致密,而且重复性差,即使在同一条件下烧结也会得到不一样的样品。
这一系列实验,从模具和样品的制备到最终的烧结,花费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却以失败告终。对于广大研究生来说,应该没有什么比时间更重要的了。经过与老师的讨论,我们决定在实验条件更为苛刻的自制金属炉体中进行,拟通过增大轴向压力来实现陶瓷的烧结。对此,又经过了一番对设备的改造以及实验,最终取得了不错的实验结果。
经此过程,我总结出了以下经验教训:实验的成功需照顾到每一处细节,每一个意料之外的细节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去降低这些误差来获得最可靠且可信的数据。
将实验做好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相比之下,论文的写作对我来说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我的第1稿论文的完成时间为2019年的8月,而最终投稿的稿件为第42稿,投稿时间为2020年的11月初,此过程中我经历了身体与心理上的巨大折磨,甚至一度产生了放弃这篇论文的想法。
起初由于对论文写作的认识不足,我并不明确一篇好的论文该是什么样的,因此我最初的几份稿件都暴露出了实验结果支撑性不强以及逻辑矛盾的问题。对此,我将样品“返厂处理”,甚至重新制备,希望能得到更完美的实验结果。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与表征测试后,终于得到了理想的实验结果,并开始了新一轮的论文写作。
在此过程中,导师经常提及的意见就是语言太过于中文化,逻辑存在严重问题,而且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也让导师不悦,最终导师给的建议是多去学习优秀的论文。对此,除了反复研读我们《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内容外,我还在LetPub网站内查找了一些对科技论文写作具有帮助的文章,在此我想感谢这些致力于帮助非英语母语国家科研人员撰写英语论文的工作人员,是你们为全球科学发展的公平性提供了支撑和帮助。
在2020年的9月,我的稿件在内容上已经完成,但是在行文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节省时间,我选择了LetPub对自己的论文进行润色,返回来的稿件在语言上确实有了实质性的提升,在行文逻辑上也更为严密,达到了发表高质量论文的要求。在润色过程中,LetPub的润色专家还提出了一些问题,经回复后,LetPub还给予了二次修改。不得不说LetPub是一家认真负责且专业的润色机构,值得推荐!
如前所述,文章投稿的日期是2020年的11月初,此时也算是松了一口气(对于Scripta Materialia来说,送审这一关并不容易过)。但是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等待,却迟迟等不到审稿意见(该杂志的审稿周期一般为20多天),于是在圣诞节前夕向期刊发了催稿信(作死行为,请勿效仿),但还是没有收到期刊的回复。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12月30日的早晨我收到了论文被直接接收的通知,当时感觉幸运之神终于来到了我这里。直到现在回想起这前后一年多对论文的反复修改,心中仍是感慨万千、无法言喻。
经过第一篇论文的历练,我明白了一篇好的论文离不开实验上的精心设计以及良好的行文规范。其过程虽痛苦,但产出时的快乐也让自己有了极大的成就感,并为自己未来的科研之路树立了信心。在此,我也希望我们所有科研人的努力都将得到回报。
作者论文:Flash sintering of 3YSZ and in-situ joining with 304 stainless steel using copper as an interlayer
SCI论文英语润色│同行资深专家修改│专业论文翻译│格式排版整理│SCI论文图片处理│Video Abstract
学术翻译英译中│SCI论文查重│LaTeX论文润色│SCI论文写作讲座│联系我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7: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