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jja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fjjaa

博文

万年珍稀树种贝壳杉 ——新西兰见闻(19)

已有 8148 次阅读 2014-1-15 14:50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新西兰, country, 原始森林, 奥克兰, 降雨量

万年珍稀树种贝壳杉


——新西兰见闻(19)



范建 樊星



  新西兰崴谱(Waipoua Forest)原始森林,已开发出一条方便行走的林间小路。进入其中,空气清新湿润,仿佛有一块块若隐若现的薄纱。

  去年7月26日下午,我们从陶朗阿(Tauranga)回来的路上,经过距奥克兰 180公里的Katikati小镇,丁德运带我们去看在崴谱原始森林最古老的贝壳杉(Kauri tree)。开始,我们不以为然,一个大树,有什么好看。他说,你们去看了就知道了。


  从沼泽捞出不变形不腐烂


  贝壳杉( Kauri fruit country)生长地,在Tane mahuta这个地方,生长着茂密的新西兰植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最大的贝壳杉森林之王十分惹眼。新西兰降雨量大,日照时间长,为各种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北部地区的森林之王树高有51米,是新西兰最高,也是最大的贝壳杉树。

  在Tane mahuta 森林里穿行了半个多小时,还有100米左右的距离就可以看见大树了,但由于修路,我们不得不中止了前进。丁德运告诉我们,那里面的大树有5万年以上的历史。它从沼泽里捞出来,多少年都不变形,不腐烂。

  尽管我们没有看到树王是个遗憾,却看到其他的贝壳杉,只不过没有那么大那么长的树龄。据说,新西兰贝壳杉,被世界林学家确认为目前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杉木,也是世界上最容易加工的木材。

  贝壳杉幼苗喜半阴,大树喜阳光。越冬温度不低于10℃。它有白色的细密纹理,树皮厚,含有树脂,嫩枝灰白色,叶片窄披形,长8厘米,宽0.5—1厘米,老树的叶片较小,革质、灰绿色;雄花序长2.5—4厘米;球果卵圆形或圆形,宽5—8厘米,鳞片宽0.8厘米;种子有一个较大的翅。同属植物约15种。它的材质优良,可作木材或高级饰品,现在已成为珍稀植物,相当金贵。


  体验对植物的神圣感


  这些高大的原始杉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在地下埋藏的最大原木,被沼泽泥炭保护着,古杉木没有腐烂也没变成煤炭。这一地下资源与空气隔离,完全变成了一个保护大树的茧。听说,就是用这种原木巧妙地加工成原始杉木楼梯,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登这个楼梯。

  在森林深处,我们见到了三棵紧挨一起生长的贝壳杉,像是“三胞胎”。它们的树龄200多年。为了争夺养分,一般的树是保持距离生长,三棵独立的树却紧挨着,却营养充分,长的壮实高大,树冠也没有指向彼此的树枝,而是全部指向外侧。

  这就是生命的使者与见证,也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

  在原始森林,贝壳杉数量不多,在丛林中,便显其雄姿高大。新西兰最古老的树,也是毛利人崇拜的神树。这使我们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对植物的神圣感。


  原始森林没有蛇蝎


  原始森林非常寂静,没有虫鸣,没有树涛,只偶然听到鸟鸣和附近农家牲畜的叫声。新西兰的自然界少有凶猛的野生动物,更没有蛇蝎,因此原始森林非常安全。

  原始森林有四种鸟不会飞,其中包括新西兰国鸟基维(KIWI)鸟。毛利人对基维鸟极为爱惜,过去他们吃它的肉,用它的毛做衣服,取它的骨头做针。如今,已经稀少的基维鸟却成为重点保护对象。

  在整个行进中,我们分辨着一些特殊的植物。突然发现,一种鲜红晶亮如葡萄干大小的果实,丁说这个鲜果千万吃不得,会有生命危险。而一些可以治病的药树、茶树却好分辨的。

  在出山口路,我们遇到了一对英国来的年轻情侣,他们也是来看树的游客。他们也想打探贝壳杉的奥秘。

  贝壳杉雌雄种子发育受孕与落土生长的过程会给人以新的启示,而历史上,人们为了取松明而在贝壳杉上留下的痕迹和昆虫在贝壳杉上咬出的洞窟仍依稀可见。这也证明了,原始森林就是人类和动物取用的“超市”。

  回来后,我们依然沉浸在贝壳杉的美好回忆中,于是,特意去了奥克兰郊外的一家用贝壳杉作工艺品的商店,这种树在水中久泡不烂而成为稀缺资源,也成为新西兰制作木制工艺摆件的首选。像用贝壳杉制作的木制钟表,卖价从几十元纽币到几千纽币不等。还有用贝壳衫制作的餐具、首饰盒、文具盒、高档酒盒、笔筒、相框等,做工精细、典雅、美观。融艺术性、文化性、实用性、观赏性为一体。

  看着手中这些精美装饰品,我们的眼前又出现了参天贝壳杉。在它的周围,在朽木落叶覆盖的地方,又有一些微小的贝壳杉成长着,万年的古老大树就是这样一点点从小到大,成就了使后人感叹的古老大树。



  感受 在中国,也有许多珍稀树种,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大院里,就摆放着一尊有两万年的“活化石”水杉。在全国各地,有许多数不清的国家森林公园。在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今天,国人也体会到对绿色青睐的好处。类似的植物之旅对我们中国的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很有价值。

可如今,我们对动物尤其是宠物关注有加,也能叫出它的名字。可是,对大街两边的行道树,对公园里的树木,却很少有人知晓。这多少说明我们对植物缺少知识或缺乏感情。而在新西兰,许多人对植物倾注了感情,他们不仅能叫出名字来,而且能懂得它们的习性。据说,一些欧美

游客有不少是全家冲着新西兰的植物来的,尤其是德国人会让小孩中学毕业后专门来新西兰感受和认识树木。由此看,开展植物教育,在中国也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28342-759361.html

上一篇:诗歌 请撕开你的假面
下一篇:永磁轴承离心泵:没有滚珠轴承照样转
收藏 IP: 202.204.2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