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脑电波的功能

已有 1547 次阅读 2023-4-10 09:01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脑电波的功能

大脑是一个电化学器官;研究人员推测,一个功能齐全的大脑可以产生多达10瓦的电力。如果所有100亿个相互连接的神经细胞同时放电,那么放置在人类头皮上的单个电极将记录大约百万分之五到5000万分之一伏特的电压。如果有足够多的头皮,也许可以点亮一个手电筒灯泡。

尽管这种电能非常有限,但它确实以人类大脑特有的非常特殊的方式发生。大脑发出的电活动以脑电波的形式显示出来。这些脑电波有四类,从最活跃到最不活跃不等。当大脑被唤醒并积极参与心理活动时,它会产生β波。这些β波的振幅相对较低,是四种不同脑电波中速度最快的。β波的频率范围为每秒15到40个周期。贝塔波是一个强烈投入的头脑的特征。

按频率顺序排列的下一个脑电波类别是阿尔法。其中β表示唤醒,α表示非唤醒。阿尔法脑电波较慢,振幅较高。它们的频率范围为每秒9到14个周期。一个完成任务并坐下来休息的人通常处于阿尔法状态。一个花时间反思或冥想的人通常处于阿尔法状态。一个人在会议上休息,在花园里散步,通常处于阿尔法状态。

下一种状态,θ脑电波,通常具有更大的振幅和更慢的频率。这个频率范围通常在每秒5到8个周期之间。一个从任务中抽出时间开始做白日梦的人通常处于θ脑电波状态。一个人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发现自己记不起最后五英里了,通常处于θ状态——这是由高速公路驾驶过程引起的。与乡村道路相比,这种驾驶形式的重复性将区分θ状态和β状态,以便安全地执行驾驶任务。

经常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人,在处于θ时,往往会有好的想法。户外跑步的人通常处于比阿尔法慢的精神放松状态,当处于θ时,他们容易产生想法。这种情况也可能发生在淋浴或浴缸里,甚至在剃须或梳头时。在这种状态下,任务变得如此自动化,以至于可以在心理上脱离它们。在θ状态下可能发生的构思通常是自由流动的,并且在没有审查或内疚的情况下发生。这通常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精神状态。

最后的脑电波状态是德尔塔。这里的脑电波振幅最大,频率最慢。它们通常集中在每秒1.5到4次循环的范围内。它们永远不会降到零,因为这意味着你已经脑死亡了。但是,深度无梦睡眠会把你的频率降到最低。通常,每秒2到3次循环。

当我们上床睡觉前读几分钟书时,我们很可能处于低β状态。当我们放下书,关灯,闭上眼睛时,我们的脑电波会从贝塔下降到阿尔法,再下降到θ,最后,当我们入睡时,下降到德尔塔。

人类以90分钟为周期做梦。当德尔塔脑电波频率增加到θ脑电波频率时,主动做梦就会发生,而且对人来说往往会变得更具经验。通常,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会有快速的眼球运动,这是主动做梦的特征。这被称为快速眼动,是一种众所周知的现象。

当一个人从深度睡眠中醒来准备起床时,他们的脑电波频率会在脑电波活动的不同特定阶段增加。也就是说,它们将从德尔塔增加到θ,然后增加到α,最后,当警报响起时,增加到β。如果这个人按下了打盹警报按钮,他们的频率就会下降到未被唤醒的状态,甚至会下降到θ,或者有时会以δ的形式重新入睡。在这个觉醒周期中,个体有可能在θ状态下停留很长一段时间,比如说5到15分钟,这将使他们对昨天的事件有自由的想法流动,或者思考即将到来的一天的活动。这段时间可以是一段非常富有成效的时期,也可以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创造性的心理活动时期。

范围从高振幅、低频率的δ到低振幅、高频率的β。这些脑电波状态从深度无梦睡眠到高度觉醒。同样的四种脑电波状态在人类中是常见的。所有年龄段的男性、女性和儿童都经历着相同的脑电波特征。它们在不同文化和国家边界上是一致的。

研究表明,尽管一种脑电波状态可能在任何特定时间占主导地位,但取决于个人的活动水平,其余三种脑电波一直存在于脑电波的混合中。换句话说,当某人处于兴奋状态并表现出β脑电波模式时,该人的大脑中也存在α、θ和δ的成分,尽管这些成分可能只存在于微量水平。

脑电波状态的知识可以增强一个人利用这些状态的特殊特征的能力:这些特征包括在广泛的活动中保持精神上的生产力,例如集中注意力、放松、有创造力和安静的睡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13094-1383603.html

上一篇:治疗性听力对在校青少年抑郁和体育活动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下一篇:光刺激抑制脑电波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