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战略规划下的成功转型

已有 2431 次阅读 2014-8-7 13:47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战略规划下的成功转型
——马里兰大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马雪梅

近几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声誉日隆,在全美大学排名中一直稳居前50名,在美国公立大学中跃居前20位,成为美国公立大学系统中最具竞争力的大学之一。

作为华盛顿地域唯一的综合性公立高等院校,建立于1856年的马里兰大学一路蹒跚走来。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该校还只是一所州立区域大学。上世纪80年代末,马里兰大学把追求卓越和创新,建设一流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作为战略目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使该校获得了从农学院发展到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根本动力,从此马里兰大学步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2008 年,马里兰大学启动新一轮战略规划改革,在通识教育、荣誉教育和跨学科融合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反转教育”激发学生潜能

“I系列课程”是马里兰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标志性课程。它的命名与几个以I开头的字有关,强调激发想象力(spark the imagination)、需要智能(demand intellect)及灵感(inspiration)和创新(innovation),最终提出现实可行的执行方案(implementation)。

“I系列课程”反转了传统教育学的金字塔,提供给学生从现有学科和跨学科的角度,或从特定研究领域的角度,直接观察分析重大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与重大复杂问题“角力”,深度探究有意义的具体议题。课程的主题都围绕在激发讨论的问题及命题,如美国将在2076年前衰退吗?经济学与大学学费负担危机等,引领学生学会参与课堂及思考。

特殊教育创造未来领导者

近年来,我国很多大学为了更好地在大众化时代保持精英教育的精髓,设立了类似美国荣誉教育的各种教育计划,但这类教育目前仅在少数一流大学存在,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千篇一律。因此,借鉴美国高校荣誉学生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改革,探索个性化、多样化、国际化的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是未来我国大学教育创新的关键。

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在放低门槛、扩大招生的历史洪流里,高校还要不要培养精英学生,如何培养精英学生的问题日益凸显。目前美国多数综合型大学本科教育所设立的荣誉学院,就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马里兰大学也设有多项荣誉教育项目,既有独立成立的荣誉学院和也有各学院建立的各类荣誉教育项目。这两者的共同特点是面向全校各专业精英人才招募学生,组建跨学科“生活学习社区”,充分体现马里兰大学注重培养具有未来领导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理念。学生经过2~4年的学习,除了获得本专业的学位外,还将获得荣誉学位。这与我国的双学位或辅修制度有类似之处却又不完全相同。

在笔者看来,马里兰大学的荣誉教育项目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首先是项目众多,可以吸引和满足不同杰出人才的特殊需求。以荣誉学院为例,目前该校共有七个针对精英学术人才进行特殊培养的项目,除了“大学荣誉项目”和“宝石项目”是四年外,其他五个项目都是由荣誉学院与其他学院联合建立的两年制项目。荣誉学院每年选拔1000名左右的学生进入项目学习。另一个品牌项目“校园学者项目”也发展成为由11个学院分别支持的项目,从而使接受各类特殊培养的学生群体进一步扩大。

其次是跨学科融合,培养具有未来领导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马里兰大学,跨学科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学科的融合、创新和创业环境的创设等一系列革新,为马里兰大学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也进一步促进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学生是具备无限可能性的原料

借鉴国际高校先进的理念和管理,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谈,沉下来落实,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强国内高校的办学实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国内高校在全员育人、素质教育等发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但我们的很多资源还缺乏有效的整合。如一些学校在教学改革中为学生提供了辅修和双学位供学生选择,在培养学生多学科能力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方面从理念到行动也都在积极推进,但这一理念还没有全面体现和服务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有从辅导员到班主任的完整体系,有各类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计划,但多数与教学系统还处于分离甚至相互间有时会造成冲突的状态;我们有实验班、卓越工程师计划等为优秀学生提供特殊培养,但受益的群体还偏小。

国内高校是否具备开设创新型教学项目的资源?答案是肯定的。以笔者指导的一项学生小组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为例,学生的热情和潜力之大出乎笔者意料,他们在短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设计、专利提交、创业计划等,并在学校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这仅是几个月内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跨学科项目合作,和现有的教学支撑体系和评价体系是分离的。马里兰大学荣誉学院的“创业和创新”项目与我们的创业竞赛类似,学生组成团队接受资助组建公司,很多学生毕业时就进入自己的公司开始职业生涯。所不同的是学生会在跨学科团队中接受两年系统训练,在这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相信其收获将不仅仅是多一个学位,而是受益终生。

学生是具备无限可能性的原料,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以更好的教育创造适应未来发展的优秀人才。 (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4-08-07 第7版 观察)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exuebao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腾讯微博http://t.qq.com/kexueshibao-2008?preview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请在公众号中搜索【中国科学报社】,微信号:china_sci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817784.html

上一篇:影响学生比教会学生更重要
下一篇:中国科学院4支队伍驰援灾区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2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