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气净化器如何净化市场“空气” |
台禹微制图
■本报见习记者 赵广立
在雾霾阴影的笼罩下,空气净化器迎来了“春天”。为了躲避无所不在的空气污染,在室内安装空气净化器成为新的时尚。与之相得益彰的是,在家电市场中空气净化器的风头一时无两,飞利浦、三星、Blueair、松下、夏普、惠而浦……形形色色的品牌简直让人挑花了眼。
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家电商场发现,不同品牌的空气净化器标价从不到千元(松下F-PDF35C-G,标价769元)到万元以上(奥司汀HM482,标价15899元)不等,而且多数品牌均有不同价位,以2000~7000元为主。问及性价比及热销产品,销售人员则推荐不同品牌4000元上下的产品。
尽管价格不尽相同,但销售人员关于它们的推荐词如出一辙:PM2.5去除率99%以上、空间除菌率99.8%以上、甲醛去除率99%以上,带消毒功能、带杀菌功能、带加湿功能……不同价位的区别是滤芯不一样,适用面积不一样,功能种类不一样,品牌不一样。
乍听上去,好像琳琅满目的空气净化器中“总有一款适合你”,然而当记者动手拆开空气净化器,看到大多数的空气净化器几乎都是同样的“机箱+几层滤网+风机”构造主体时(不同的是滤网层数多则分6~8层,少则集成为2层),不免又心生疑惑:这些身价不菲却又构造简约的空气净化器,果真如宣传所说的无所不能吗?在厂家大言不惭的宣传词中,到底有多少是伪命题?
伪命题之净化率
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空气净化器厂家愿意宣传净化效率,诸如去除率达到99.9%之类的,其实是不科学的。“通常说的净化效率是有条件的,在多大空间、多长时间内使用何种装置等,实际上这个数值不值得关注。”
宋广生说,一些厂商宣称洁净率的数据高,其实往往都是有限制条件的净化效果,而不是净化器的实际效果;但厂商在宣传上会刻意淡化二者区别,误导消费者。
此外,标注PM2.5、甲醛等“去除率99%”也是厂商在偷换概念,受访专家均表示,该去除率是材料本身在实验室检测条件下对PM2.5和甲醛的效力,而并不是净化器实际运行时的效果。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兆荣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市面上宣称的“去除率99%”等是指材料本身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得的值,与制成成品后,在实际使用环境下对颗粒污染物等的去除效果是有差异的。
那么消费者如何获知空气净化器真正的净化效果呢?刘兆荣说,对此,目前尚无统一标尺衡量。
“各厂家给出的去除率、净化率,是他们依据自己的要求、使用自有的方法和设备测定的,但国家尚无统一的检测测定方法,所以不太好判定厂家给出的值是否合理。”刘兆荣告诉记者,目前空气净化器所采用的材料、技术以及制造工艺本身是没问题的,企业要做的就是“不去撒谎”。
宋广生告诉记者,实际上,空气净化器在国外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在我国也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早前多用于新屋装修后去除甲醛。在近年来技术的发展和工艺的进步下,空气净化器无论采用高效过滤技术还是静电吸附技术,都渐趋成熟,对室内等封闭环境空气质量的提高效果明显,特别是对颗粒物污染成效显著。也就是说,只要厂商兢兢业业、不偷工减料,没必要过度渲染多么高的去除率。
对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庚辰持相同看法。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封闭场所内,各种各样的空气净化器都具有一定的空气净化能力,特别是在新安装、不存在滤芯饱和等干扰因素的情况下,“过滤的技术现在已非常成熟,各家同价位产品的效果差不多。质量过关的净化器,基本上能够去除PM0.3以上的颗粒污染物”。
伪命题之多功能
作为一台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是它的“本分”。然而厂家为了在空气净化上做足功夫,从净化空气的功能上变起了各种花样。从加湿功能到神乎其神的负(氧)离子、纳米水离子、净离子等各类离子发生器,空气净化器摇身一变,成了多功能的“神器”,其身价也随之大增。
多功能,是确有其事,还是厂家宣传的噱头?
“负离子、负氧离子、净离子群,这些所谓的多功能都有炒作的嫌疑,别说没有,即使有部分释放,也很难说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宋广生毫不掩饰地告诉记者,这些看似“高大上”的功能,都是商家提高空气净化器身价的砝码。
“负离子发生量不是很大的话,对净化污染没有作用,对改善空气质量也作用不大。”宋广生指出,在层出不穷的空气净化器的功能中,只需关注三大功能即可:一个是去除颗粒物污染物,另一个是去除化学气态污染物(如甲醛、V OC等),再就是杀菌消毒的功能。
刘兆荣则认为,不能因为净化器某些华而不实的功能就否定多功能。就空气净化器作为产品而言,商家尽可能多地提供不同功能,以满足接消费者不同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点无可厚非。
“如果说几台相似设备的功能,都集成到一台设备上,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且成本更低,当然可以选择多功能的设备。”刘兆荣说,空气净化装置最早多用于实验室,通过对实验室中温湿度、空气中颗粒物含量、有机物含量的控制,使实验条件达到一定要求;如今空气净化器走向民间,它的功能取决于消费者的需要,“如果消费者只追求某项指标,比如室内颗粒物污染,选购只去除PM2.5的净化器即可,也不必为高昂的多功能买单”。
不过,“多功能”也许只是看上去很美,因为记者在走访中,“多功能交叉会否造成相互干扰,甚至引发二次污染的风险?”这个问题尚无人能够回答。刘兆荣告诉记者,这也是一位多年从事空气净化研究的老师关心的问题。他认为,这就需要关注空气净化器各功能区的设计是否合理,因为如果设计不当的话,不仅多功能的目的难以实现,造成的串扰还有可能降低空气净化器的寿命,这无疑是厂家和用户都不希望看到的。
王庚辰认为,购买和使用空气净化器,并非功能越多越好。比如有的空气净化器包含臭氧发生器,“(臭氧)一定浓度的时候可以杀菌消毒,但是如果浓度高了、过量了就变成了污染,对眼睛、呼吸道系统等会产生副作用”。
伪命题之光触媒除甲醛
此外,宋广生告诉记者,空气净化器的“光触媒除甲醛”也是在炒作,因为光触媒在净化器中使用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在滤芯上喷点东西,就能除甲醛。这个90%以上是炒作。”
据了解,由于光触媒作用必须要以氧气或水分子为媒介,因而净化产品表面的光触媒有效接触浓度很关键,另外光触媒分子必须是50纳米以下才具有很好的光催化作用。因此,如何将纳米光触媒融入其他物质而不凝聚,以及如何使纳米光触媒分布到产品表层是目前各生产企业的技术攻关重点。
“光触媒使用必须有紫外光,这就需要净化器里面要有紫外灯,这个紫外灯可以跟光触媒材料发生反应,可能对化学污染物有一定效果,但这个效果有多少,也有待检验。”宋广生说,即便如此,“过滤材料上喷的材料,容易被颗粒物污染,其性能会大大下降。真正设计得好的也有,但绝对是少数。”
光触媒净化机或净化器,由于光触媒只能喷涂到内部的滤网上,而滤网面积很小,可喷涂的光触媒数量非常少,因而净化性能较差。至今,除喷剂类光触媒产品外,其他合成型光触媒产品的净化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伪命题之洋品牌
在购买电子产品时,中国的消费者更倾向购买“洋品牌”,除部分人“崇洋媚外”的心思作祟外,国外电子产品素来质量过硬亦是不争的事实。在空气净化器行业,洋品牌的风头也明显盖过国产品牌。
据中怡康市场零售量数据显示,今年1~5月,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上,国际品牌销量占比高达81.99%,较上年同期增长1.54%,销售前五的品牌分别是飞利浦、松下、夏普、亚都和惠而浦。并且,洋品牌产品的售价一般都要比国内品牌高出一截。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百分之七八十的空气净化产品都是在国内生产的,外国品牌中好多工厂都在中国,这样一来他们的成本不会特别高。”宋广生告诉记者,“当然也有真正国外进口的,但只占一小部分。”
这与记者走访中得到的答案一致,问及净化器的品牌、产地,销售人员答“一般都是外资或合资,很少纯进口的”。
“也有打着洋品牌的国产净化器,取个洋名儿,把价格抬高,国产的一般两三千元,取个洋名儿可能卖到三五千元。”宋广生说。据了解,此前被央视曝光过的假洋品牌“康纳利”空气净化器,吹嘘称其是德国品牌,实际上就是在佛山的“黑加工厂”里“土法”制造出来的。
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之所以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原因在于我国未来空气净化产品的市场发展空间很大。统计显示,空气净化器在美国的普及率达到27%,欧洲为42%,韩国为70%,日本为17%,而中国只有不到0.2%。此外,宋广生认为,我国的雾霾污染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化解,这造就了空气净化市场是一个长期的需求市场。
须提醒喜欢洋品牌消费者的是,即使是进口产品,其空气净化性能并非技高一筹。一位空气净化器厂家的工程师认为,“相对而言,外资品牌的工业设计较为人性化,但实际净化功能基本也差不多”。
宋广生告诉记者,实际上净化器技术已经很成熟,没有很高新的东西,“更高的研究方向,一个是智能化——使用更方便——但这是普通功能;第二是去除化学污染物,这需要一些技术,比如催化,不但能吸附,还能将其分解成无害物质,保证了净化效果”。
伪命题之权威检测
在空气净化产品行业,品牌光怪陆离,产品鱼龙混杂。在宋广生看来,这其中有真正用好的技术、好的材料用心做出来的成品,也有贴牌生产的“路边摊”,其性能效果材料能不能达到要求“不好说”,因为“即使使用不好的材料,消费者用肉眼也不容易分辨,内行也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看出来”。
空气净化器厂商则宣称,我们有“权威检测报告”。比如安利集团推出的“逸新”空气净化器(宣称PM2.5去除率为99.9%),该产品的检测报告称:对于固态污染物(以香烟烟雾为净化对象)在18分钟内去除率高达99%,60分钟后高达99.9%。检测单位是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
该中心检测室副主任苑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安利集团分别于2009年、2012年共两次送检产品,上述检测数据是在该中心的实验舱测试而得。这些数值并不代表市场上在售的此类产品的具体实效,“如果企业忽略实验条件,拿检测报告变相宣传,我们干涉不了。”她说。
众所周知,实验条件和实际使用环境差异很大。实验舱一般是30立方米容积的封闭空间,这与生活中开放的空间环境不同。并且,在实验测试时,以临时点燃的香烟作为模拟颗粒物的唯一来源,属于一次性投放的污染物,而现实中的污染物来源则复杂得多。因此,实验结果不可作为实际使用效果理解。
苑蕊进一步透露,国内所有的检测机构,目前都不会在送检产品的检测报告上具体提到PM2.5字样,因为现行的GB/T 18801- 2008《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在产品测试上,没有针对PM2.5的统一的检测方法,无法给出准确值。
目前,空气净化器不在国家强制认证的产品名单中,所以不需要进行功能性认证,只需通过安全质量认证即可。这意味着企业只要自费委托第三方得到检测报告后,便可上市宣传。这其实给企业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可观”的检测报告大开便利之门。
宋广生指出,目前很多机构充当第三方检测的角色,为空气净化器厂商作相关的测评。但是这其中不免产生混乱现象:只有测评方不和企业发生利益关系,结果才会公正。“不公正的测评、不规范的检测,都会对市场造成混乱。”
“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我们深恶痛绝,而用没有实效的空气净化器欺骗老百姓,其实性质是一样的。”宋广生说,目前正规、公正的第三方检测仍是空气净化器行业中应重点关注的方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