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来科学网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姜文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博文

血性淮河

已有 3778 次阅读 2016-6-14 10:09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血性淮河

姜文来

    淮河是我国一条古老而又独具地域特色的河流,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虽然我曾在淮北市求学四年,也曾多次到淮河流域调研,但从没有系统地了解过淮河。这次随《江河》杂志社考察组走读淮河,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淮河的底蕴,体认到淮河的性质—血性淮河。

淮河就是由盘古的血演变的,这来自于古老的传说,这传说发源地就是淮河。《广博物志》云:“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盘古之血化为淮河之水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为淮河的定性—血性增添了有利的注解。

淮河的血性体现在他坚韧不拔。他对大海异常执着。淮河诞生之日起,其志向就是投入大海的怀抱。但黄河夺淮让淮河的入海的理想受到阻拦,但淮河不屈不挠,想法设法开辟新的入海通道,他让洪泽湖壮大积累能量,借着壮大的水势涌进长江,开辟了“借江入海”的新通路,实现了投入大海怀抱的夙愿。

淮河的血性体现在他独特的淮河文化。淮河作为我国东部的南北分界线,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伏羲氏作为我们民族的祖先,和淮河流域有不解之缘,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献身精神成为中国魂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这里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孔孟儒家学说、墨家学派以及韩非、李斯的法家学派都诞生在淮河流域,公元前605年楚国令尹(即宰相)孙叔敖兴建的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芍陂开创了农田水利的先河,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战例铭记史册。

淮河的血性体现在他是运输大通道。淮河流域的运河曾是国家南北运输的大动脉,南方的物产通过漕运运到北方,维护了统治者统治基础和北方人民的生活需要。北京成为“飘来的城市”运河功不可没。如今的运河除了继续担负运输大通道的功能外,又增加了一个新功能—南水北调东线大通道,成为缺水的北方“水管子”,将南方水输送到北方,滋养干旱的北方。

淮河的血性体现在他敢作敢为。自从他被黄河“欺凌”以后,其性情暴躁,淮河灾情猛增。黄河夺淮,将淮河流域由“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变成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穷乡僻壤,黄河夺淮前平均12.3年发生一次较大水灾,夺淮的661年期间平均2.5年发生一次较大洪灾,每一次灾害,都让两岸生灵涂炭。19758月的大洪水,让淮河数以万计的儿女葬身洪流,留下了至今难以磨灭的伤痛。

淮河的血性体现在他的温柔。经过不断的治理,淮河的水不仅哺育了淮河的两岸儿女,而且为解决全中国人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淮河成为渔米之乡,两岸人民安居乐业,繁荣昌盛,其生产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供给全国各地,为保障国家的食品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淮河的血性,我更爱淮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92-984491.html

上一篇:因地制宜 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下一篇:《中国水利与环境评论》前言
收藏 IP: 159.226.205.*| 热度|

2 徐令予 田云川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