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该是账单来了。
各式账单,付钱,历来都统统由太座去应付,辛苦了。其实应该也没有那么费劲,不就是每个月自动从工资里扣吗。这个月好像有些不一般,看太座放下手中正涂鸦的作业,拿着一张账单有些时候了,欲言又止,终于自言自语说话了“好像比上个月要多点了,啥道理啊?”。没有搭腔,又说了一遍,只得敷衍一句“不会错的,记错了吧?”
偶!见她起身拿来一叠过往账单,翻出来,二张纸头在比对着。“这项收费上个月没有的,是啥啊?”啊?还有这事,也得放下正开着的屏幕,凑过去看看。是有一项原先没有的,这个名头也是以前没听说过的,啥服务啊?
“是你申请的新项目吧?要服务就得付钱啊。”说的有些敷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现在,计算机、软件、网络,咋会错你这几个小钱。“再说一句,表示已经给予了重视。
“不对!记不得申请过新项目,一直老样子的,怎么会呢?去问问。”
“是不是按过个1,或按过个2之类的,就可以了,你按过没?”
“这个可能、可能……”
……
看来是躲不过去了。该去打电话问问账单,时不我待,这个挡口也该显示一下我的责任担当。就去问问吧,拨号过去,很快就接通了,对方是机器人应答“亲爱的……请拨1……请拨2……”屏息专注,不敢丝毫怠慢,终于有话“请告知要服务的内容……”
“查账单!”一字一个慢停顿,自认为是铿锵有力,一板一眼。
“请再说一遍。”
“查账单!”账单!账单……从细语慢板到提溜快语,多说了几次,调门也变的高了起来。
电话那头还一再不紧不慢、不厌其烦重复地要求,来来回回,这里已经把人搞的心烦不安起来,调门再高就是急吼吼的喊叫了。太座全程一旁冷眼观督,稳如泰山,不时还在一边说起了笑话,看热闹不嫌调门高。
“说的轻一点,轻一点……”来一个一本正经的样子,憋不住的一丝幸灾乐祸“坏”笑。
“再响一点,隔壁邻居不是来敲门,就是要去报案了。”
“啥?”
“炸弹!炸弹!你说的什么啊,不要吓人家啊!?”……
汉语中“账单”和“炸弹”,语音虽略有相同,但二者断然不能互换。从声音到文字,人类说着不同的语言,唯独语气表达的情绪,犹如音乐是相通的、是可以传递出去的。说不上一定是字正腔圆,可也不至于如此荒腔走板吧,看来一个人的盲目自信和自恋,带来了多大的不招调。
怎么会呢,此问账单非那查账单,更不是那啥“炸弹”。重新来过,关机,再拨,总算邂逅到一位人工服务员,那真是无障碍的福音,就如站在同一频道上进行了一次理性、平等的对话。三言二语就把事情交代完毕,果然是太座在不经意间自主地按过1、2之类的应答键。契约在相互认可的关系基础上得以确立,既然已经承诺的就得兑现,如今申请服务中止,以后就不再收费。还别说,这种顺畅自如、放下疙疙瘩瘩的担当,就事论事,心诚则灵,自我感觉还真好。当然,首先还得有“认账”的勇气、底气,而不仅仅是看得见、听得到的语气、语调。
人啊,还得常抱敬畏之心,对自然环境,对纷繁社会,不在一个频道、语境的对话,甚至语音上,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磋商、交融,如同鸡同鸭讲,难保不摔跟头、闹笑话。
锣鼓听音,说话听声。
误会不是理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1 0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