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赵致真
编者按
通览科学史上的重大举动,几乎都离不开成功的“游说”,因为一切科学决策归根结底是由人作出的。
潜心科研、讷口少言,也许是科学家的天性和良能。巧舌如簧、夸夸其谈,绝非科学家的长项和本色。
但向公众和决策者“普及”科学知识,推广正确主张,却是必不可少的智慧和本领。
而对于决策者来说,支持有价值的科学项目,并识别貌似合理的虚谈高议,的确需要兼听兼视的清醒、有胆有识的果断和无私无畏的担当。
本系列将选取5个游说或成或败的大科学项目,讲述它们背后决定存亡的故事。
如果说,哈勃望远镜的“法眼”,是在地球轨道上采集太空深处的微弱光线,那么,阿尔法磁谱仪的“魔力”,则是在国际空间站捕捉来自遥远星系的神秘宇宙线。
这是人类第一个大气层外的“高能物理实验室”。
首席科学家丁肇中说,阿尔法磁谱仪的重要使命是寻找反物质。
如果宇宙大爆炸理论自洽,物质和反物质应该是平分秋色、等量齐观的。
人类怎能对另外的“半边天”无动于衷呢?
丁肇中教授的另一大雄心,是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构成我们已知星球和星系的可见物质只占宇宙总量的5%,另外95%是暗物质和暗能量。
我们作为宇宙中的“一小撮”,怎能对“一大片”毫无所知呢?
此外,宇宙中是否有3个夸克构成的“奇异物质”?宇宙线对人类火星旅行会有何等伤害?这些疑问都列进了丁肇中的任务清单上。
当每秒1000个带电粒子长驱而入,运动轨迹在比地磁场强4000倍的阿尔法磁谱仪中发生偏转,这些宇宙最长的“弧圈球”便送来了它质量、速度、电荷的宝贵信息,透露出“混沌初开,乾坤始奠”的蛛丝马迹。
自从2011年5月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以来,“大珠小珠落玉盘”,阿尔法磁谱仪已经收到了数十亿宇宙粒子的“报到签名”。
而当年,阿尔法磁谱仪的成功发射,几乎全靠丁肇中的游说国会之功,片言九鼎之力!
早在1976年因发现J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丁肇中便把目光投向宇宙的起始和自然的本源。
地球上的粒子加速器不断升级,但丁肇中说,宇宙最强的加速器是宇宙本身,可惜这些无限丰富的高能粒子资源被100公里厚的大气层吸收和衰减了。
他于1995年提出动议,建造一个“太空高能物理实验室”。
这便是阿尔法磁谱仪的初级版本AMS-01,并得到美国能源部的支持。
NASA主任戈尔丁在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曾经说:“我一直认为,空间站应该是一个能够从事世界级科学研究的轨道实验室。增加一个由诺贝尔奖得主领导的科学团队,是实现空间站全部潜力的又一步骤。”
1998年6月,发现号航天飞机载着AMS-01飞行10天,收集了100小时数据。
这是科学界首次把一块“大磁铁”送到地球轨道。
虽然并没有发现反物质氦原子,但却证明了太空探测高能粒子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丁肇中信心倍增,开始着手阿尔法磁谱仪AMS-02的宏伟计划:耗资20亿美元,由16个国家60个研究机构600位科学家共同参与,使用强大的超导磁铁,安装7个精密探测器,通过航天飞机安装到刚刚兴建的国际空间站上。
然而,“临唇之杯有失手之虞”,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坠毁,NASA全面收缩战线和削减项目;2005年10月,阿尔法磁谱仪的发射计划也从航天飞机的任务单上删除。
这一打击对丁肇中是猝不及防和无法承受的——十多年心血、16亿美元资金,无限的期待与希望,难道就这样付之东流了?
温文儒雅的科学大师丁肇中此时展露出了人格中的坚韧和倔强,他不辞老迈四处奔走,一度考虑从欧洲、俄国、日本和中国航天部门寻求支持。
但技术条件和工作配合并不可行。
眼看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突然有一天,他收到参议院商业、科学、运输委员会邀请信,请他和另外3位诺贝尔奖得主一起参加听证会,谈美国科学发展的未来。
丁肇中原本对这类应酬不感兴趣,但夫人苏珊提醒说:“你何不利用这次绝好机会向国会议员游说?”
听证会限定发言时间5分钟,丁肇中按照夫人的建议,认真准备了PPT,包括精心挑选的10幅图片表格,并要求国会特意安排2部大尺寸电视机。
结果,演讲获得巨大成功,特别当丁肇中指出,花费1000亿美元打造的宇宙空间站,如今在轨道上天天空转,一无作为,不承载实验项目,这是极大的浪费。
议员们被深深打动了。
会后,委员会主任史蒂文斯特意留丁肇中夫妇共进午餐和参加生日派对。
丁肇中又抓住时机邀请史蒂文斯参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丁肇中很快获得了众多参议员心悦诚服的支持。
2008年6月18日,国会一致通过了H.R. 6063法案,指令性要求NASA“增加一个额外的航班,将阿尔法磁谱仪AMS-02运送到国际空间站”。
2011年5月16日,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阿尔法磁谱仪AMS-02,从肯尼迪发射中心升空,安装到宇宙空间站太阳能桁架右侧。
为了和空间站至少“共存共荣”到2024年,AMS-02放弃了强度高5倍的超导磁铁,通过补偿措施,改用了寿命更长的永久磁铁。
从此,瀑布般的数据流从阿尔法磁谱仪瞬时传送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信息越多,争议越少”,阿尔法磁谱仪几年间获取的宇宙线数据,远远超过了100年间积累的总和。
能抓住反物质氦核吗?能检出“超中性子”碰撞产生的带电粒子,从而让暗物质初现端倪吗?寄望等到2024年,会有新的惊人揭晓。
科学史上大约很难找到这样“毕其功于一役”的成功演讲。
“为将不唯兵甲利,还须舌亦有锋芒”,科学家又何尝不是如此?
关键时间关键地点对关键人说出关键的话,丁肇中5分钟的游说,决定了阿尔法磁谱仪的转败为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0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